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分子物理学 >>> 原子与分子理论 原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学 波谱学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原子分子物理学相关记录360条 . 查询时间(1.063 秒)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利用二能级原子中的混合光场演示了双光子干涉,从而论证了这种光场的实用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hotonics Research。二能级冷原子系综的四波混频过程可以高速率地产生纠缠光子对,但由于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强烈的瑞利散射,通常这种光源被认为无法被实际应用。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存在着瑞利散射,这种光源的量子特性仍然可以被有效地应用于双光子...
近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与南京大学胡茜茜教授、谢代前教授合作,在水分子的光解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了电子激发态的OH超级转子。当分子处于一个内态能量高于它第一电离能的高里德堡态时,人们称这个分子为超激发态分子。超激发态分子作为一个反应中间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些分子被认为是在电子与分子离子的碰撞反应中造成Feshbach共振的原因。星际空间...
近日,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奖名单公布,精密测量院原子分子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郭瑞军(导师詹明生)、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郭汝梦(导师徐建桥)、物理化学专业2018硕士研究生胡敏(导师徐君)榜上有名。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詹明生、副研究员何晓东等带领的研究团队,与维也纳工业大学、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巴黎萨克雷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实验室中利用微波将光阱中一对超冷异核原子相干合成单个超冷分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的相干合成。
中外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利用微波将一对超冷异核原子相干合成为单个超冷分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的相干合成。这一成果实现了对原子之间核间距自由度的相干控制,开启了原子-分子体系所有自由度全面相干操控的研究大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9月25日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由精密测量研究院研究员詹明生、副研究员何晓东等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利用微波将光阱中一对超冷异核原子相干合成单个超冷分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的相干合成。研究工作由该研究团队联合包括维也纳工业大学、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巴黎萨克雷大学等国内外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9月25日,该重要研究进展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东辉院士团队在超冷四原子反应的动力学计算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实现超冷四原子反应的精确截面计算。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夸克物质中心科研人员刘帅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意大利南方国家实验室合作,构建首个描述高能多体系统满足角动量守恒的输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在重离子碰撞中与自旋相关的物理效应。
近日,我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电镜技术研究组(DNL2002)刘岳峰副研究员团队和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王爱琴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德国马普协会化学能源转化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团队合作,在阐明碳化钼(α-MoC)负载高密度单原子Pd基催化剂的稳定机制,以及在选择加氢反应中的独特催化性能方面取得新进展。单原子催化剂(SAC)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在选择加氢反应中显示出优异的活性和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白雪冬课题组通过发展透射电镜中的扫描探针技术,自主研制出具有原子分辨的原位综合物性测量与调控装置。最近,他们利用原位高分辨电镜技术,在原子尺度观测到PbTiO3/SrTiO3超晶格薄膜中的铁电通量闭合畴结构(flux-closure)(图1)在外场下演变的完整过程,通过扫描针尖局域电场/应力场操控技术,实现了该结构在极性拓扑畴和普通铁电相之间的可逆转...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张加涛教授与陈文星副研究员在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方面,与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王定胜副教授团队合作,在主族金属单原子锑(Sb)催化剂构筑及高效电催化CO2RR应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Discovery of Main Group Single Sb-N4 Active Sites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Formate with...
生物分子三维结构解析是化学、生物学中的前沿课题。电镜、核磁等技术通常依赖样品的纯化,难以实现痕量分子的原位结构解析。质谱技术具有强大的复杂样品分析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组学研究、药物研发、环境监测、医学检测、航天反恐等各个领域,但是,现有质谱技术在分子三维结构解析方面力不从心。为了突破电镜和质谱技术在生物分子三维结构分析方面的瓶颈,我校生命学院徐伟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使用交错式晶格结构将处在绝缘态的冷原子浸泡到超流态冷原子中的新制冷机制,通过绝缘态和超流态之间高效率的原子和熵的交换,使系统中的热量主要以超流态低能激发的形式存储,再用精确的调控手段将超流态移除,从而获得低熵的完美填充晶格。该实验实现了这一制冷过程,制冷后使系统的熵降低了65倍,使得晶格中原子填充率大幅提高到99.9%以上。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开发了两原子比特高速纠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理论上提出并实验实现原子深度冷却新机制的基础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实现了1250对原子高保真度纠缠态的同步制备,为基于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规模化量子计算与模拟奠定了基础。北京时间6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布了该研究成果。
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可持续能源的应用为这两大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发展高效廉价的催化剂对能源转化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具有极高的原子利用率和相对均一的活性中心,单原子催化剂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特别地,碳基载体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化学能源转换方面(如ORR、OER和HER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陈文星副研究员自2018年入职北京理工大学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