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进化论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进化论相关记录177条 . 查询时间(2.304 秒)
杂志Current Biology 11月19日(美国东部时间)报道,研究人员整合了全球蜜蜂类昆虫最完整的清单,外加每个物种在世界上近6百万个公共记录数据,创制了一个蜜蜂类昆虫多样性地图。该小组的研究结果支持:北半球蜜蜂种类比南部多,干旱和温带环境中的蜜蜂比热带地区多。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教授John Ascher说:“人们认为蜜蜂类昆虫只是蜜蜂、熊蜂,也许还有其它几种。但是蜜蜂的种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20年11月5日消息,由该所朱茂炎研究员领导的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组发现5亿多年前长有五只眼睛的虾形化石——“章氏麒麟虾”。它填补了节肢动物起源过程中关键的缺失环节,给生物进化论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化石证据。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同步在浙江温州举行,我所王敏研究员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本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在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经初评、复评、终评,共产生100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王敏研究员是今年最年轻获奖者之一。王敏研究员长期从事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发现大量重要的中生代鸟类化石,在原始鸟类个体发育、主要类群的起源和分异时间、关键...
近日,进化生物学Top期刊Molecular Ecology在线刊发海洋所李富花研究组完成的题为“Adaptation and molecular evidence for convergence in decapod crustaceans to deep-sea hydrothermal vent environm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深海热液甲壳动物趋同进化的表型及分子证据,揭...
百余年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深入人心,但是花朵是如何演化的却一直是进化生物学家的难解之题。也因此花朵演化之谜被Science杂志列为125个世界级科学难题之一。植物学界很久以来有一个说法,认为花是一个纵向压缩的枝。这一说法得到很多植物学家的认可,也得到了不少现代植物学研究的支持,但是相关的化石证据却一直缺席。不知道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人们心中难免将信将疑。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和生环国重2020级博士生刘小康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Migration controls extinction and survival patterns of foraminifers during the Permian-Triassic crisis in South China”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上发表,通讯作者为宋海...
我国科学家在一项对早期鸟类卵泡化石的最新研究中,进一步确认了从恐龙到鸟的一段演化进程。这项成果近日由国际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在线发表。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团队完成。这也是这个团队继2013年对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年)鸟类卵泡做出重要研究后,对相关标本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趋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物种在适应相近的生态位过程中发展了具有相似功能性状的进化过程,是生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基因组数据来研究趋同进化的分子机制已成为进化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施苏华教授课题组总结了近年来发表的趋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论文,发现过往分析方法的假阳性导致了研究人员对分子水平的趋同进化进行了过高的估计。课题组发展了准确估计分子水平趋同进化的方法,以多种红树植物为研究对象,阐...
近期,进化生物学国际著名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影响因子11.062)以“Frequent retroviral gene co-option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vertebrates”为题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教授课题组关于逆转录病毒基因选配的最新研究进展。逆转录病毒需要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来完成自身的复制。当逆转录病...
2020年6月18日,国际进化生物学领域重要期刊《Mol Biol and Evo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顺义研究员团队在蝎毒素分子和进化研究领域的最新科学发现(How a Scorpion Toxin Selectively Captures a Prey Sodium Channel: The Molecular and Evolutionary Basis Uncovered)。...
经典的定量遗传学研究发现,大多数表型是一种多基因控制性状(polygenic trait)。在这种模式下,自然选择往往同时作用于多个基因位点,导致少数具有主要效应(major effect)的基因座和许多具有微量效应的基因座协同控制表型的适应性变化,这对我们理解表型进化的遗传机制带来了挑战。鸟类的喙是一种典型的多基因性状,其形态的多样化是其功能(觅食、梳理、筑巢、挖洞等行为)和生存环境多样化导致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近日发布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中国西南、泰国北部、缅甸等地区很可能是家鸡的起源地和驯化中心。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家养动物的驯化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从狩猎向畜牧的转变,是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阐述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相关问题,对家养动物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以及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历史和疾病发生都具...
高原鳅属(Triplophysa Rendahl 1933)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条鳅科(Nemacheilidae),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的中小型底栖鱼类。作为条鳅科中最大的类群,高原鳅属被FishBase收录的“有效”物种已有147个(截止2020-06-01),并且几乎每年都有新种被记录;这也暗示该属可能是一个正在经历物种快速分化的类群。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生态过程如何影响表型进化是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关键与热点问题之一。种间资源竞争与本地环境适应是同域分布物种表型分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近缘物种种间竞争一直被认为是同域分布物种表型多样化的主要原因。早在1934年,Gause就通过实验指出,如果两个物种的资源需求完全重叠,则它们不能稳定共存,一个物种必然排斥另一物种。基于这些前期研究,Hardin(1960)提出了生态学中著名的竞争排斥原理,如...
鸟类如何躲过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对与鸟类亲缘关系最接近的非鸟类恐龙至古鸟类的牙齿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揭示鸟类与恐龙之间食性的差异很可能是其幸存至今的关键。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BMC进化生物学》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