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重离子核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重离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3.914 秒)
2023年7月25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员结合2023年来的研究基础,总结了重离子辐射诱变育种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并沿育种实践全规程提出了提升重离子辐射诱变育种效率和质量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技术类权威期刊《生物技术评论》(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期刊上。
2023年5月29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RHIC-STAR国际合作实验研究,首次在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超核的集体运动。该成果为研究致密核物质环境中的超核-核子相互作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相关成果于5月2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
2023年4月25日,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BRing磁合金高频系统首台套调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3Hz重复频率、大于67%高占空比、超过50kV高电压梯度的宽带扫频变谐波工作模式,优于设计指标。
2023年4月25日,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BRing磁合金高频系统首台套调试取得了突破进展,成功实现了3Hz重复频率、大于67%高占空比、超过50kV高电压梯度的宽带扫频变谐波工作模式,优于设计指标。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RHIC-STAR国际合作实验研究,首次在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了反应末态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该成果为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的强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方向,相关成果于1月18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德国吉森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m上开展了类氟镍离子(58Ni19+)的双电子复合实验,在多电子体系中高阶QED效应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期,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英逊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完成的综述性文章《中能重离子碰撞的输运模型比较研究》发表于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的国际顶级期刊《粒子物理与核物理进展》上,期刊影响因子为12.425。文章第一作者为德国教授Hermann Wolter,来自国内外的50余位学者共同参与完成。文章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各类知名的输运模型及其最新进展,被国际同行评价为未来输运理论模型研究领...
2022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MAX相材料中氦离子(He)与重离子共同辐照损伤效应研究中获进展,揭示了材料中氦行为与辐照损伤的关系。MAX相材料性能优异,兼具陶瓷和金属的优点,有望应用于环境极端恶劣的先进核能系统。在反应堆中,强中子辐照引起材料的移位损伤和嬗变氦元素的掺杂/累积会导致材料性能严重退化,威胁反应堆的安全运行。Ti3AlC2材料作为MAX相材料中的典型材料之一,因具有...
近日,国家“十二五”重大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增强器BRing二极铁电源样机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专家现场测试,对HIAF工程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增强器BRing快引出Kicker电源首台套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专家现场测试验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高能核物理课题组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合作,在RHIC-STAR质心能量3 GeV和7.2 GeV的重离子打靶实验中实现了超氚核(H3L)与超氢-4核(H4L)寿命目前最精确的测量,并首次测量了3 GeV能量下这两种超核的产额。以题为《Measurements of H3L and H4L Lifetimes and Yield...
2021年9月29日,“重离子束诱变镉低积累水稻”现场评议观摩会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功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20余人参加了此次观摩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余应弘、副院长许靖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
2021年10月13日,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122”田间现场观摩会暨百亩连片实收测产会在苏打盐碱典型稻区大安市叉干镇举行。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测定产量,并宣布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122”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平均产量为632公斤/亩,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0.6%,高产地块产量达到721公斤/亩。大安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这里是世界三大苏打型盐碱地之一。盐碱化的土地会导致...
2021年4月1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标兵)。近代物理所刘杰研究员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并作为科研领域获奖代表在大会上交流发言。刘杰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能重离子与材料作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在重离子潜径迹形成机制、聚合物离子核径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创成果,其成果...
近日,由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院士组织撰写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及其科学研究专题”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中文版2020年第11期出版。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及其科学研究专题”由我国从事加速器物理和核物理研究方面的专家,聚焦惠州加速器集群装置及其未来发展,重点介绍了依托该加速器装置可能开展的核物理及其前沿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可能解决的重大科学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