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5486条 . 查询时间(4.043 秒)
2024年6月5日,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晓亚研究组黄金泉团队完成的题为Regulation of Glandular Size and Phytoalexin Biosynthesis by a Negative Feedback Loop in Cott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棉花中一个由VQ蛋白JAVL和MYC-like蛋白GoPG...
2024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浩与尤立星团队,利用三明治结构超导纳米线、多线并行工作的方式,发展出最大计数率5GHz、光子数分辨率61的超高速、光子数可分辨光量子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conducting single photon detector with speed of 5 GHz and photon number resolution of 61...
林草交错区是指森林与草地生物群区的交错地带(ecotone),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高,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敏感。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林草交错区已被列入我国重点保护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然而,过去的相关研究大多基于行政区边界划定我国北方或其局部(如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区的研究范围,而且往往使用跨度达十年左右的间断数据分析其变化,导致中国国家尺度林草交错区的地理范围、边界、面积、景观格局...
环北极多年冻土区的泥炭地拥有巨大的面积和丰富的氮储量,中高纬快速升温导致冻土泥炭地退化,可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大气活性氮排放源,因观测技术限制,尚未在该区域开展氮氧化物(NOx)通量原位观测,对冻土泥炭地排放源强度、全球贡献和退化影响都不清楚。
分类学,生命科学的基石,致力于精确界定物种边界,赋予生物科学命名,构建反映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自然分类系统,以增进我们对生命演化历程的认知,推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这一领域,分类学者需对生物个体的形态性状进行精密观察,掌握其变异规律,洞察其演化模式,以甄别出“好”的分类性状开展分类工作。然而,很多形态性状复杂多变,并且存在趋同演化和平行演化现象,为物种划分和构建自然分类系统带来了挑战。
在植物学和生态学中,禾状草(graminoids)一般指具有类似于禾本科形态的草本植,包括禾本科,莎草科,灯芯草科植物。非禾状草(forbs)一般指所有草本的被子植物中不属于禾状草的植物(在本文中也不包括豆科植物)。禾状草和非禾状草是草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植物功能群。虽然非禾状草贡献了大部分的物种多样性,但禾状草通常具有更高的优势度 (Bråthen et al. 2021;  ...
2024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团队联合复旦大学付伟团队,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human succinate receptor SUCR1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报道了人源SUCR1独特的配体结合特征和激活机制,为开发新型靶向S...
最早的陆地植物出现于距今4亿7千万年前,此后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各自独立演化。至今,地球上约有2万种苔藓类植物,是仅次于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类群,分属于苔纲、藓纲和角苔纲三个纲。地钱作为苔纲的代表植物,具有雌雄异株、单倍体主导生活史、基因组简单、冗余性低等特点,适合作为模式植物来进行研究。不同于被子植物的管粉受精模式,包埋于地钱雄性生殖托的精子囊在精子成熟后会在水的浸润下释放出游动的精子。随后,精子可随...
澳大利亚西部沿岸频繁遭遇海洋热浪,导致珊瑚白化事件增多,严重影响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同时,热带中西太平洋是连接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指示出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或者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的关键区域,其变化对全球天气和气候影响巨大。2024年6月1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澳大利亚西部沿岸与热带中西太平洋这两个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增强的年代际联...
2024年6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复合酵母固体发酵产物(SFPY)对鲤鱼((Cyprinus carpio)的肝、肠健康及对鲤春病毒血症(SVCV)的抗病能力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复合酵母固体发酵产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研究发表在《Animal Nutrition(动物营养)》上。
2024年6月11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园林专家李振坚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正式对外刊发了一个石斛属新种——姬竹叶石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李振坚为本文通讯作者,中科院植物所专家孙英宝和中国林科院专家刘蕾副研究员参与了分子标记和文章图片绘制等工作。
糖基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活化的糖连接到不同的受体分子,如蛋白、核酸、寡糖、脂和小分子上。糖基转移酶在各类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如宿主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分子和细胞水平的信号识别,细胞结构完整性维持以及次级细胞壁生物发生等。研究并阐明糖基转移酶的具体调控机制可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2024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束缚体系量子信息处理研究组与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苏州大学等合作,探讨了量子速度极限对量子信息处理的影响,并基于囚禁离子实验平台,实验证实了理论上获得的量子速度的最优上限。该研究通过量子绝热捷径操作给出了量子速度上限的最优表达式,并在实验上验证了真实的量子演化速度可以无限接近但不会超越该上限。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当归(Angelica sinensis,2n=22)一直被誉为“补血圣药”,其干燥根部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包括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然而,尽管被广泛应用,当归中药用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础一直不为人知,这限制了我们对这种珍贵草药的深入理解和科学利用。
微波驱动的化学催化过程为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选择性的非平衡态反应系统,2024年来广受关注。相较传统加热,微波可诱导离子的振动运动和分子的旋转运动,并可增加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动能,最终在原子尺度上产生温度梯度。得益于该选择性、快速加热和非平衡场特性,微波能量能够实现向特定催化位点的定向传输,强化期望的反应路径并弱化副反应的发生,增强目标产物选择性,有利于促进绿色化学工业的发展。微波独特的加热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