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光谱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谱学相关记录188条 . 查询时间(0.991 秒)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SC8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曾振源和研究员李世亮,联合香港大学教授孟子杨、日本大强度质子加速器设施中心教授Kenji Nakajima等,利用非弹性中子散射技术测量了具有二维笼目结构的YCu3(OD)6Br2[Br0.33(OD)0.67]中的自旋激发谱,发现其低能自旋激发的形式为狄拉克锥形状的连续谱,给出了该体系中存在狄拉克自旋子的谱学证据。
2024年5月15日,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王天武项目组关于太赫兹近场波形表征方向的研究成果以“Real-space sampling of terahertz waveforms under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为题,作为期刊子封面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ACS) 旗下著名期刊、光学领域顶刊ACS Photonics,并收录于SCI论文检索库,论文第一...
从植被的功能角度出发,植被可分为光合植被和非光合植被,非光合植被是指枯枝落叶层、农田残茬以及处于休眠和枯死状态的草、叶、枝和干等。非光合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是非生长季地表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
2024年5月9日,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姚碧霂、陆卫团队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饶金威团队合作,联合上海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单位,通过在光诱导电子自旋强耦合态中构建奇异点,以光电耦合位相调控显著提升了基于磁子(电子自旋集体激发)的频率梳的产生效率(如图1a示意),创造了磁子体系中频率梳齿数的最高纪录。这一成果以“Enhancement of magnonic frequency com...
快速、高精度和长距离的绝对距离测量在航空航天、大地测绘、航海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飞秒光学频率梳(简称光梳)由于兼具丰富光谱成分和稳定重复频率的特性,人们用其发展了多种绝对距离测量方法。其中双光梳绝对距离测量技术基于异步光学采样原理,将对光的测量直接转换到相干电学测量,具有更新速度快(μs-ms)、测量精度高(nm-μm)等特点,成为了近年来先进的测距方案之一,在空间导航、引力波探测等重大战略领域...
光学频率梳,这种由离散光谱线构成的频谱,因其在频域中展现出等间距、梳状的信号分布而得名。时间频率是目前可测量的最精确物理量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激光技术的先驱亚瑟·肖洛曾言:“Never measure anything but frequency”,意为频率是目前可以被测得最准的物理量。光学频率梳的诞生极大地提高了频率测量的精度。自问世以来,频率梳已在原子钟、卫星导航、精密距离测量和分子识别...
2024年4月2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与强磁场科学中心等研究团队合作,在拓扑声子材料β-MoB2的光谱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Physical Review Research上。
2024年4月27日,国际化工领域三大顶级期刊之一《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ld-seep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 kinetics”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冷泉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冷泉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对深入了解南海冷泉...
2024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光子学团队研制的一台VIPA光谱仪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上进行了首次试观测,并取得预期观测结果。 该VIPA光谱仪(如图1)光谱分辨率~50万(143 m/s /pixel),波长覆盖范围达65 nm (592-657nm),体积532*200*180 mm3,质量10 kg。光谱仪采用25μm芯径多模光纤输入,整体...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的王金成博士及合作者,主要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成像数据和羲和望远镜的光谱数据,针对日珥的精细结构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日珥小尺度波动的物理本质及对日冕加热的贡献。相关研究成果“Negative-energy Waves in the Vertical Threads of a Solar Prominence”近期发表在《天...
在精确宇宙学时代,大规模星系红移巡天是探索宇宙的利器。科学家通过测量大量遥远天体的光谱,利用红移巡天获得宇宙不同演化时期的密度场。星系密度场包含星系成团性信息,体现在星系的两点关联函数和多点关联函数中。星系的多点关联函数与两点关联函数高度互补,对研究暗能量、暗物质及引力性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多点关联函数的复杂性,其测量和建模有一定的挑战性。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长期坚持新型质谱仪器研制工作,随着质谱仪成果性能和功能的不断提升和完善,研制的质谱仪不仅被环保行业广泛采用,而且也逐渐被科研领域认可。近几年,自主研制的质谱仪器助力于多领域科学研究,包括农业食品、传感材料、医学诊断、安全等领域,相关成果产生多篇高水平国际论文。
2024年3月28日,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正式发布了LAMOST DR11(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512万余条,是目前国际上其它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2倍。
氟在化学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氟在所有原子中电负性最高、极化率最低。同时,氟是所有非惰性气体和非氢元素中半径最小的元素。通常,氟的引入使得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产生独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能。地壳中氟元素的丰度排在第13位,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卤素。当前,氟已应用于制药、催化、生物、农业和材料等领域。在无机氧化物体系中,氟和氧的离子半径相似,具有较好的可替代性。因此,利用氟替代氧/羟基成为...
2024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刘锟研究员团队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高温环境压力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用于燃烧诊断的双色激光吸收光谱压力传感》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Optics Letters上,通讯作者为王贵师副研究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