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5252条 . 查询时间(4.305 秒)
湿地是碳密度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但受到排水的威胁。有研究提出,排水可通过诱导变价金属氧化而促进金属结合有机碳(bound OC)的形成即“铁门”封碳机制,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然而,不同类型湿地中bound OC对排水的响应尚不明确。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DNA的稳定性以及DNA和蛋白质的结合程度调控基因表达。在植物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V(Pol V)通过转录出的非编码RNA招募一系列下游因子以实现对DNA的甲基化。目前,以Pol V为核心的DNA甲基化复合体已被鉴定出多个组分成员,但作为复合体核心Pol V的转录行为如何调控却不清楚。此外,鲜有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现地面仪器监测低估了青藏高原的实际降水量,具体表现在实际蒸散发量大于器测降水量、河川径流系数普遍偏高、从多个冰芯中提取的雪水当量高于同期器测降水量。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庆等发现,过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超过1万平方公里。研究预估,至21世纪末,由于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补给,在低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将扩张约50%(增加约2万平方公里),水位上升约10米,水量增加约6520亿吨,水量增量是过去50年的4倍。2024年5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
2024年5月3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峰团队在ACS Nano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formation of a Viral Capsid from Nanocages to Nanotubes and Then to Hydrogels: Redirected Self-Assembly and Effects on Immunogenicity的研究论文。该...
多年冻土与高寒草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同进化。全球变暖导致多年冻土融化和退化,引发高寒草地变化,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同时,高寒草地影响地表和大气及活动层与多年冻土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进而影响多年冻土变化,而多年冻土温度是衡量这些变化的重要指标。
2024年5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增强器BRing首台全储能快脉冲二极铁电源在惠州装置区现场完成安装与联合调试,实现最大电流3900A、最大电流上升速率38000A/s、重复频率3Hz稳定运行,核心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一年生植物在一年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即受精、种子萌发、开花、结果直至死亡。而多次结实多年生植物在开花结果后不会死亡,会继续产生叶片,在来年继续开花结果,并如此循环往复。相较于高等动物,多年生高等植物拥有着不可思议的寿命极限。它们“苍老”到连年轮都无法注释,只有通过碳14方法才能够测算出高寿几何,但它们依然“年轻”,依旧在每一个春天里绽放新绿。
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和组胺等,在神经系统和其他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囊泡单胺转运蛋白(VMAT2)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唯一介导单胺类神经递质储存的转运蛋白。VMAT2利用质子的电化学势,以2:1的质子与底物的化学计量比,将神经递质或神经毒素MPP+转运进入囊泡中,在介导神经冲动传递和神经保护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凋落物分解是土壤养分转移的关键过程,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已有较多关于全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但全球尺度上凋落物分解对单一和联合变化因子的响应及其控制因素尚不清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创制了一种新型铈单原子纳米酶,其具有优异且专一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有机磷类农药高灵敏分析中得到成功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今日纳米(Nano Today)》。
202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MARCA5 reprograms AKR1B1-mediated fructose metabolism to control leukem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筛选并鉴定出染色质重塑蛋白SMARCA5介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常染色质...
2024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利用费米卫星大面积伽马射线望远镜(Fermi-LAT)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个来自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方向的400 GeV光子,并利用这一观测发现实现了星系际磁场强度的首次推断。相关研究成果以A delayed 400 GeV photon from GRB 221009A and implication on the intergalacti...
2024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惠利健研究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夏强团队、华东师范大学李大力团队、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钟桂生团队,在《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expansion and CRISPR-Cas9-mediated gene correction of patient-derive...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及合作者,运用多波段高分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等离子体团不稳定性磁重联存在于太阳低层大气部分电离环境下提供了清晰而全面的证据。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Evidence for Plasmoid–mediated Magnetic Reconnection during a Small–scale Flare in the Partially...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