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库 >>> 抗战特色库 >>> 东方战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东方战场相关记录482条 . 查询时间(1.025 秒)
在山东临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中轴线的东侧,与中国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墓毗邻的一片苍山翠柏之中,是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的长眠之处。六角亭状的陵墓,汉白玉雕成的半身像矗立一旁,汉斯·希伯右手执钢笔,左手拿采访本,两臂交叉放在胸前,目光注视远方。墓碑上,详细镌刻着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在沂蒙山区战斗的事迹,供各界人士瞻仰缅怀。
2014年7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2017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暨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学术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纪念“七...
记者刚刚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于今日去世,享年95岁。蔡丽华老人是今年去世的第2位幸存者。目前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认证的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70位。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传播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根据中央和北京市委工作部署,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编辑出版大型原始资料集《日本侵华战争军事秘档·最高决策》。这部大型日本侵华、中国抗战档案文献资料集——《日本侵华战争军事密档·最高决策》(45册)——践行了用事实发言,让档案、资料、当事人证词说话的相关重要论述。本资料集所搜集的日本最高决...
“不忘历史共铸和平——2018年系列图书首发式”9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和平之旅——东瀛友人口述史》《从城祭到国祭》《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等三大类、十多本新书共同首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并讲话。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国旗下半旗。3000余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肃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昨天(12日),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向社会公开了31件新征的侵华罪证物品。31件新征集的侵华罪证物品从河南、山西、日本等地收藏家征集而来,主要来自抗日战场遗址以及战胜缴获物品。比如有抗日战争后期的头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介绍,那时日军已经开始改用民防头盔,而不是军用的钢盔,这说明当时日本国...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9月18日,在吉林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举行了祭扫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吉林各界群众用身心缅怀先烈事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革命先烈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是一本以研究日本侵华及其南京大屠杀为专题的专业性与政治性都极强的学术期刊,它紧扣主题开展深入研究,发挥了专家学者的资政作用,为教育人们不忘国耻、建设和平提供了重要思路,贡献了智慧。近期审读了2020年第1-2期《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以第2期为例,审读意见如下:期刊定位高端、政治性强。阅读《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可以看出杂志论文以纵深大历史观和全视野来围绕日本...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旅作家王龙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迟到的勋章》日前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立项批准,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重点文艺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2020年重点扶持项目。《迟到的勋章》主要讲述抗美援朝著名战斗英雄柴云振孤身阻敌、气壮山河的战斗经历,以及隐功埋名、不改初心的人生传奇。柴云振是黄继...
2020年9月18日下午,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毓秀史学讲坛”特邀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周东华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抗战叙事史学三题:沦陷初期杭城的外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学院肖红松院长主持,校院广大师生积极参加了此次讲座。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日前,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志书专家以梳理史料、追忆故事的方式,向记者讲述了抗战大后方的四川往事。“在今天抗击疫情的背景下,重温历史,旨在汇聚精神力量、激励更好前行。”志书专家表示,作为抗战大后方,当年四川人民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这段光辉历史值得当代巴蜀儿女永远铭记。
今天是9月18日。89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悍然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后,北大营失守、沈阳城陷落。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和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东北大地全部沦陷,3000多万中华儿女惨遭涂炭。面对惨景,爱国人士黄炎培悲愤地写下《重光歌》:“吾和...
今天是9月18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一天。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彻底爆发。14年间,大片国土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据了解,黄埔军校十四期抗战老兵熊寿明于2020年3月5日上午8时46分因病去世,享年103岁。熊寿明曾历经昆仑关高峰隘阻击战、长沙会战和滇西松山战役的洗礼。2015年9月他以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身份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70周年抗战大阅兵,2019年12月,以昆仑关战役老兵的身份参加了纪念南宁昆仑关大捷80周年活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