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应用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人物 应用物理学相关记录145条 . 查询时间(3.482 秒)
朋兴平,1970年生,博士,安徽太湖。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学业简历:199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8年2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硕士毕业;2004年11月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毕业;2008年2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工作经历:1994年8至1998年2月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98.2至今 兰州大学物理科...
年珩,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系电机及其控制研究所,副研究员。发表论文:[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永磁型无轴承电机功能集成化运行研究[2] 省自然科学基金 薄片型永磁无轴承电机及其集成化离心泵系统的研究 [3] 中国博士后基金 永磁型无轴承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运行研究 [4] 863项目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5] 2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电磁设计及优化 [6] 压缩机用无刷直流...
田文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燃烧污染物控制、煤制氢等方面方面的工作。 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双丰,男, 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 中国科技大学信息 获取与控制、物理化学专业教授, 博导。1991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数理强 化班,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导师为朱清时院士和严以京教授。 2001年赴美留学,在美国Princeton大学从事量子控制研究, 先后担任博士后副研 究员(Supervisor:Prof.H.Rabitz),研究员(Re...
孔德义,男,1966年12月生,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MEMS实验室负责人。1990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1993年毕业于智能所并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并获得博士学位。
姚忻,2002年1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长期从事REBCO高温超导体晶体生长理论和应用研究,包括相关系、微观生长机制和物理现象的探索。获200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授权专利4项。
刘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特别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微子物理,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暗物质探测,高纯锗探测器开发,新型探测器开发等。主要著作有Pulse shape simulation for segmented true-coaxial HPGe detectors, I. Abt et al.Eur. Phys. J. C68, 609-618, 2010。
詹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的光源及光放大技术,光纤飞秒激光振荡器及放大器,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及快慢光等。发表论文20余篇。
李梦轲,男,教授,研究方向 凝聚态物理纳米电子学方向.教授课程 固体物理、计算方法、凝聚态物理、专业英语等.
李成仁,男,教授,研究方向 稀土发光,集成光学,光学传感器.教授课程 现代光学基础,激光原理,计算物理,薄膜制备与表征,激光物理等课程.
吕翎,女,教授,研究方向 混沌控制与同步,教授课程 研究生非平衡态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等课程.1988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2000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治文,男,教授,研究方向 原子与分子物理,教授课程 原子与分子物理。196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81年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83-1984年公派美国阿贡实验室进修,198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1997年任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所长(1990-1997)。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
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Sir William Henry Bragg,1862-1942)与他的儿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爵士(William Lawrence Bragg,1890-1971)合作进行研究,发现了利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的技术,此项新技术的应用为稍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奠定了基础,父子俩因此共同赢得了1915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毕业于...
延边大学物理系师田莲花副教授,女,1972年出生,朝鲜族,吉林省延吉市人,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延边大学物理学专业,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延边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物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韩国亚洲大学分子科学技术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延边大学理学院物理学专业任教。研究方向发光材料。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4, Lord Rayleigh, for his investigations of the densiti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gases and for his discovery of argon in connection with these studie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