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生态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生态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4.112 秒)
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是在原北京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基础上成立的,源于1989年的农业生态教研室。本学科于1992年设立生态学硕士点,1996年建立生态学博士点,是我国最早获得生态学博士点的两所农业院校之一,也是国内较早专门开展农业生态学及生态工程的教学研究单位。2002年首次招收本科生,首批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超过60%。本学科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教辅人员1人,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以下简称鄱阳湖站)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鄱阳湖站地处江西省庐山市,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于2008年合作共建,2012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观测网络(CERN)观测站,2020年正式进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鄱阳湖站以建设成为国家湖泊湿地科学综合研究...
海洋生态环境科普馆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基地隶属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于2014年全面建立,是集海洋生物调查样品收集、标本收藏、多样性研究、及科普知识宣传于一体的多功能样品库和标本库,是目前监测中心及大连市重要的海洋生物科普宣传基地。基地主要分为“海洋生物样品库”、“海洋生物标本库”和“藻种库”。“海洋生物样品库”主要负责对海洋生物样品的收集、储存和应用,起到了...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海珠湿地)于2022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海珠湿地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段,有着“广州绿心”的美誉,总面积约869公顷,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属于典型的城市内湖湿地、河涌湿地和涌沟-半自然果林镶嵌交错的复合湿地,积淀了千年果基农业文化精髓,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岭南水果发源地和岭南民俗文化荟萃区,获评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
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1月19日在北京成立。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来自生态、环境与气象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业务服务单位,是我国从事生态气象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生态气象是研究大气变化(天气、气候、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与过程对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其反馈作用,探讨生物可持续发展的大气变化与演变规律,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涉...
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9月23日在北京成立,是我国从事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功能,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与红外光谱(IRIS)仪器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稳定同位素生态学是生态学一门新分支学科,它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生态学过程,以及生...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是一个由中国旅游生态学科研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性组织,是发展我国旅游生态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普及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推广先进技术。旅游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科学,主要运用生态学、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把人类的旅游活动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
中国生态学学会理论生态专业委员会(前身数学生态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10月在北京成立,是我国从事理论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理论生态学是一门包涵昆虫、植物、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多研究领域综合的特色学科,旨在借助数理统计、动力系统模型、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生态、生物现象给出合理的逻辑解释和一般规律,并探究其背后的理论机制,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预测控制,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物入侵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2月15日在北京成立。生物入侵涉及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领域前沿,研究关于入侵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与本地种和入侵群落及生境间的相互关系,以生态学方式向人们揭示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危害和防控策略等,其核心问题是研究入侵的生态过程及机制,揭示入侵种扩散的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使我国入侵生态学更好地发展,加强国内外相关...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于2011 年10 月 在长沙成立,是我国从事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生态水文学是研究有关生物圈与水文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水文、生态,以及环境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因其内涵和研究思想很好地融合了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水安全等方面的学科需求,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在多种生态气候和地貌类型区域开展了应用研究,并在...
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10月在南昌成立,是我国从事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民族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互动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民族地区的气候智能型社区等具有社会与人文属性的生态学前沿方向。专业委员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繁荣民族生态科学事业、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目标...
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2月在北京正式成立,是我国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学术团体。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与地理学的交叉研究领域,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景观格局、过程及其互馈关联,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联系密切。在中国生态学学会领导下,景观生态学专委会成立26年来先后组织了9届全国性的景观生态学术研讨会、两次亚太地区国际景观生态学研讨会、两次景观生态学专题研...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在上海成立,是我国从事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城市生态学是上个世纪2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兴起的一门以人类活动为中心,以城市生态系统地为对象,研究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系统科学。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以及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生态学家和城市工作者对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兴趣。...
中国生态学学会恢复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于北京成立,是我国从事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由于人口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已严重超出了其承受能力和污染消纳能力,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自组织调节机能,使环境的服务功能降低,造成再生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再生能力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和盐碱化等一系列问题,引起资源和能源供给短缺,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保护现有的自...
中国生态学学会产业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1月,是我国从事产业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产业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倡导师法自然,通过构建产业生态系统等途径优化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和效率,达到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处。研究主题包括生态工业发展、社会经济代谢、可持续城市系统、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