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民族其他学科相关记录549条 . 查询时间(3.798 秒)
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需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族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不仅如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还应抓好、抓实以下工作,从而切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服务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大局。
“西北民族走廊”是已故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它由两条走廊构成,不仅包括从甘肃到新疆这条历史上著名的东西向的民族走廊即“河西走廊”,同时也包括与该走廊呈丁字形、从祁连山脉向南直至横断山区的南北向的“陇西走廊”。
亲子连名制度,即英语民族学文献中所谓的trkeisonymy,①是一种在我国有着广泛分布的命名制度,究其最集中的核心分布区,应首推我国的南方民族地区。对于我国西南地区藏缅语族和孟高棉语族诸民族以及台湾岛上一些土著族群的亲子连名制,前人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不少民族学和民族语言学的大师们都涉足过这一课题。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和马学良等前辈开创了对藏缅语族父子连名制进行科学研究的先河;②而著名民族学家凌纯...
我国有些学者不顾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根据西方的相关理论和模式,提出以“族群”替代“民族”,民族只是“文化共同体”,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文化化”的主张。
广西民族学研究50年发展回顾     广西  民族学  发展       2013/4/8
广西全面系统的民族学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迄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停滞阶段、80年代上半期的恢复阶段和80年代中期以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广西的民族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联系在一起,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民族学研究虽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仍然取得了丰硕成果。
论裕固族源流的两大支系     裕固族  源流  两大支系       2013/4/8
在裕固族研究中,不少论著认为裕固族源于古代回鹘。这是很有根据的,笔者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见解。但是,这只是裕固族源流的一支,裕固族源流有两大支系,另一支就是古代蒙古。笔者在研究唐初回鹘药罗葛氏的一部分入居河西走廊、至唐末五代之际建立甘州回鹘汗国、直至宋中叶的“黄头回纥”、沙州回鹘的基础上,提出:“裕固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回鹘,但是,古代回鹘人并非裕固族的唯一族源,古代蒙古人也是裕固族的族源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站在新的起点上,西部民族地区要抓住这重要的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吸收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的成果,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新发展思维。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原理、原则与中国的民族、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承续拓展、应时开新,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和启示,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当代性。
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     民间信仰  聚与散  特征       2013/4/8
本文论述了民间信仰的性质及其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民间信仰的聚散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从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组织的发展状况、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主要进展以及特点和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这十余年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浅议傣族赞哈保护的困境和出路     赞哈  保护  困境  出路       2012/8/24
赞哈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正在对其进行开发、保护,但是其工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本文首先指出赞哈在傣族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然后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旨在引起人们对保护赞哈的重视。
民族角色创新论     民族角色  民族文化  创新       2012/11/5
社会结构是民族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与核心问题之一,作为以文化、认同、归属为核心的社会群体,民族的传承、延续与发展自然离不开民族角色及其规范的约束与影响,但民族社会学研究仅至于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角色的创新性,以促进民族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急剧变迁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家族势力呈复兴之势,这种复兴既有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原因和内容,又有民族地区的个性,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差异中体现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困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最关键的是自治权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根源在于自治与发展的关系没有理清。我们应从剖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条件下“自治”和“发展”的特定含义入手,分析自治与发展的内在关系,努力探究推进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整体均衡与和谐的哲学理念;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