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微生物学相关记录1250条 . 查询时间(1.083 秒)
真核细胞的经典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陷时实现胞内物质循环再利用的重要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通路也可以选择性地感知并抵御入侵的病原细菌,这一过程也被叫做抗细菌自噬或者异源自噬(Xenophagy)。2019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团队首次揭示了异源自噬的分子机制。细菌入侵宿主细胞后,细菌所在内吞泡上的V-ATPase感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的内吞泡破坏,招募自噬机器ATG16L1复合体活化自噬标记...
干旱区覆盖了全球40%以上土地面积,具有巨大的储碳潜力,但其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一般认为,干旱条件抑制植物生长,降低其在土壤中的碳源输入。然而,土壤有机碳储量取决于有机碳源输入与分解之间的平衡。土壤有机碳的组成控制其微生物分解过程,其中,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碳组分。因此,认识溶解性有机质组成和可降解性特征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干旱区土壤储碳机制。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传染性疾病。2021年10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据WHO估算,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接近20亿。202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987万,我国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84.2万(2019年83.3万)。为了实现对结核病的控制,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抗...
食用菌可定义为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真菌的种类很多,如用来作面包、馒头和酿酒的酵母菌,用来作酱油的霉菌,但是这是真菌都不能够称为食用菌。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真菌都是通过自身生长来改变食物的状态,然后和被改造食物一起食用,如馒头。或者有时候我们人类只选择改变后的食物,如酒。但是食用菌就不同了,我们都是直接食用这个的菌的本身,在术语上,我们称为子实体。我们平时吃的就是食用菌的子实体。
全球变暖导致雪藻在南北极快速扩张,显著降低冰雪反照率,进一步加速冰雪消融。雪藻种类不同,可使雪的颜色呈现红色或绿色,因此被称为红雪或绿雪。最近研究发现,红、绿雪中的藻类分别为产生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自养型绿藻微生物,绿雪较常见于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附近,红雪常见于远离动物栖息地的海岸带。对于不同颜色雪藻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异养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互作关系,目前尚缺乏足够认识。
Mycology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Fungal Biology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菌物学会主办,由Taylor&Francis开放出版,多年来得到依托单位及国内外真菌学家的大力支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被CABI, CSA, PubMed, Scopus, DOAJ, Biosis Preview等主流数据库收录,并于2021年通过科睿唯安...
白酒与微生物     白酒  微生物  霉菌  酵母菌  细菌       2023/5/28
微生物是指那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外形的一类低等生物的总称,他们有的是单细胞,有的是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具有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快、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种类多、分布广等特点。他们不但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解决人类的衣食、健康、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独特作...
北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由趋磁细菌生物矿化形成的化石磁小体颗粒,这些磁小体颗粒通常以单畴磁铁矿为主,是深海沉积物中天然剩磁的主要记录者,同时磁小体的含量和形态变化又可以反映与趋磁细菌新陈代谢过程有关的古海洋环境要素变化情况,磁小体因此成为古地磁学和古海洋学的重点关注对象。
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微生物学学科及团队由我校从事微生物相关研究的教师组成,本团队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人才工程产业创新人才团队为基础,依托“内蒙古自治区乳源性致病菌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乳源性致病菌研究所”、“院属资源生物与生态研究所”开展与乳源致病菌防控技术及生物制品,根瘤菌固氮机制,资源微生物利用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学科团队共有9名研究人...
2021年6月25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刘星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Judy Lieberman教授团队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The lysosomal Rag-Ragulator complex licenses RIPK1- and Caspase-8-mediated pyroptosis by Yersinia...
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是一种新现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病原体。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拥有共同祖先,因此推测其可能携带能感染人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在感染中,细菌主要是存在于生物膜中生长繁殖,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群落粘附聚集在一起的独特的一种微生物生态群落。由于生物膜独特的生存方式使其具有耐药作用,临床上高达80%的感染性疾病都与细菌生物膜相关,细菌耐药性的大量出现使得细菌感染的治疗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果推介—一种抑制和或预防A型链球菌感染的多联重组蛋白疫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果推介—草腐菌香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果推介—降解农作物秸秆的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