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 军事医学 特种医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相关记录2956条 . 查询时间(1.536 秒)
初步探索尸体肠道菌群的时序性变化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方法 利用棉签擦拭颈椎脱臼处死大鼠肠道取样,通过提取肠道菌群DNA,选取16S rR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PCR,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得到的图谱进行组间菌群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并对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切下的条带进行纯化、PCR、测序后获得各组厚壁菌门的主要菌群所占百分比。 结果 处死后大鼠第1~30天的菌群多样性呈现减少趋势(P<0...
从法医学鉴定的角度对涉及产前检查的医疗损害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医疗损害风险及防范措施。 方法 对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及上海迪安司法鉴定有限公司2010—2017年鉴定的涉及产前检查的医疗损害共49例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近年来涉及产前检查的医疗损害鉴定案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经过鉴定,有35例存在医疗过错,常见原因有未告知或告知不充分(20例),对三维、四维超声的宣传和应用不规范(14例)...
对43个SNP遗传标记的复合检验体系进行法医学应用评估。 方法 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验华东地区123名汉族无关个体在43个SNP位点的分型,并根据43个SNP复合检验体系的群体遗传学参数评估其应用价值。 结果 123名个体在43个SNP位点上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除rs1355366、rs2270529、rs10776839和rs938283外,其余...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通过首尾相连形成的非编码RNA,在组织细胞中表达丰富,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的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最近的研究表明,circRNA在疾病及发生发展中具有调控功能,可能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以及帮助阐明疾病发病机制。本文对circRNA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作为分子生物学标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法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进...
双眼视是指在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觉印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双眼相互影响使信号传出发生改变,称为双眼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主观及客观实验证实双眼相互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增强、平均与抑制三种形式,并且不同视觉状态下双眼相互作用的形式表现不同。日常生活中通常通过双眼相互作用对视觉信号进行加工,从而使双眼视与单眼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眼视功能损害后可影响该差异...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局部冠状动脉对各类刺激的过收缩反应。目前缺乏对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痉挛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内源性一氧化氮、内皮素-1,与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有关的MLC2磷酸化、Rho激酶及内质网应激的分子作用机制展开阐述,探讨相关分子在诊断冠状动脉...
水中尸体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水中尸体的发现地往往不是其实际落水溺死的地点,而确定落水点对于寻找尸源至关重要。异物颗粒、硅藻、细菌等水中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等是应用于溺死诊断较有价值的标记物,通过比较组织器官与可疑溺液中的异物颗粒、浮游生物,根据其类型及分布情况的相似度可以推断溺死地点,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有关溺死地点推断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同行进行溺死地点推断研究提供...
死亡时间(PMI)的判定在法医学研究及检案工作中一直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玻璃体液因其独特的解剖学位置,被认为能较好地用于PMI推断,且引起了学者的兴趣,并对此展开了较多研究。目前,针对玻璃体液的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完善,并已被逐渐应用于法医学,同时利用玻璃体液进行PMI推断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不同玻璃体液检测技术、仪器,如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毛细管离子分析技术、光谱法、色谱法、纳米...
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指引下,探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在轻度精神伤残者等级评定中的适用性。 方法 纳入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且进行精神伤残评定的轻度精神伤残者(七至十级) 124例,正常对照组106例,应用ADL量表、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
建立血液和尿液中6种砷形态化合物[AsC、AsB、As(Ⅲ)、DMA、MMA、As(Ⅴ)]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案例。 方法 利用曲拉通破坏细胞,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二水...
探讨示指菌群和接触物(手机触摸屏、个人办公桌桌面)表面菌群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采集10名志愿者的示指、手机触摸屏、个人办公桌桌面的菌群,通过宏基因组PCR扩增技术建立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指纹图谱。 结果 7名志愿者的示指与手机触摸屏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对应吻合,且各志愿者...
通过测量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中全椎体相关高度,建立四川汉族女性身高推断的回归模型。 方法 收集200例四川汉族女性个体,准确测量其身高,应用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摄影系统采集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所有样本正侧位全椎体高度,计算正侧位全椎体高度平均值,对各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并重新选取30例样本代入数学模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 全椎体高度与身高具有良好的...
通过检测骨骼肌损伤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作用。 方法 取雄性SD大鼠腓肠肌内注射心脏毒素,制作骨骼肌损伤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1 h、4 h、8 h、12 h、16 h、1 d、3 d、5 d、7 d、9 d、13 d、17 d、2...
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下家兔尸体玻璃体液内K+、Mg2+浓度随PMI的变化规律,探索应用混合效应模型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可行性。 方法 家兔处死后分别置于5 ℃、15 ℃、25 ℃和35 ℃温度下保存,在0~120 h内每12 h双眼交替微量提取玻璃体液80~100 μL。应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玻璃体液中K+、Mg2+的浓度。应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拟合,建立...
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oxO1的表达及其时间规律性变化。 方法 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段皮肤中FoxO1的表达。 结果 HE染色显示皮肤创口正常愈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FoxO1弱表达于表皮、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及真皮中少数的成纤维细胞;伤后6~12 h创口周边区表皮及皮肤附件FoxO1表达增强,可见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