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区域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区域生态学相关记录142条 . 查询时间(2.716 秒)
王仁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种群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植物功能型生态学、大尺度生理学(Macrophysiology)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广布种植物种群对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和适应策略、全国区域尺度C4植物的地理分异规律和格局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水、食物和物质资源。末次冰消期(距今约1.8万年)以来,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采集-渔猎、农业、工业化经济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深刻的影响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认识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这是目前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也是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过程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亦可...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ly on the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trength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prot...
Fire disturb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biodiversity and self-renewal. In this paper,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fire disturbances in eastern Mongolia are studi...
农业—水产复合生产体系(integrated agri-aquaculture system, IAAS)因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及能生产满足市场对食品安全需求的绿色稻米而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了解这种农水复合系统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对于种养工艺的改进和生态调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稻鳖共作(R-T)和稻田单作(R-M)2种模式下稻田表层和根系土壤微生物的...
太平洋褶柔鱼是世界上重要的大洋性经济柔鱼类资源,其资源易受海洋环境因子的影响,科学预测其资源丰度有利于科学生产和管理。本实验依据2000—2010年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产卵期间(1—3月)产卵场(28°~40°N、125°~140°E)的海表温(SST)数据,进行SST与CPUE的相关性分析,选取统计学有意义的SST作为影响资源丰度的因子,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和BP...
为了掌握莱州湾头足类的资源现状,根据2011—2012年进行的9个月份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48网次共捕获头足类6种,隶属于3目、3科、4属。头足类生物量及个体数均以10月最高、3月最低,周年平均值分别为3 111.39 g/h和723.54 个/h。枪乌贼为莱州湾头足类的绝对优势种,其周年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3 097。头足类个体数的空间...
为了提高人工鱼礁选址的有效性,实验以岛礁海域保护型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评价为例,基于多准则决策方法,结合专家系统、层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经验提取影响保护型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的主要准则(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和对应的次级准则(底部坡度、底质类型、海流、水深;渔获量、资源密度、幼鱼量、幼鱼扩散;与污染源距离、与航道距离、离岸距离)。...
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的不同季节,利用便携式分裂波束科学探鱼仪对海南陵水湾口海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声学调查。通过回波积分方法并结合拖网采样对调查海域内渔业资源结构组成、数量密度、资源量密度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探查与评估。结果发现,2014年11月共捕获游泳生物和底栖脊椎动物86种,其中55种声学评估种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9.34×105尾/km2和5.08 t/k...
2011—2012年,在广西西部沿海设置5个站点,以野生文蛤作为指示生物进行3次采样监测.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选择了钻沙所需时间、吞噬能力、溶酶体膜稳定性、血浆三价铁还原力、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彗星率6项指标,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模型(IBR),整合上述生物标志物指标,并转化为形象直观的星状图,对调查站点的环境状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 各站点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值(IBR/n)介于2...
以西安市常见的4种绿化灌木(小叶女贞、雀舌黄杨、紫叶小檗、大叶黄杨)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一物种的器官及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筛选出相关性最高、拟合度最好的模型作为生物量最佳估算模型.结果表明: 4种灌木各器官及个体生物量最优估算模型除大叶黄杨叶生物量模型为对数函数(VAR)模型外,其余无论是器官生物量模型还是个体生物量模型均为幂函数(CAR)模型.模型包含的自变量有基径、植株冠幅直...
利用2011年9月—2012年10月涡度相关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对科尔沁温带草甸能量平衡的日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涡度相关系统全年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0.77,不同时期能量平衡闭合度的大小顺序为:生长季>裸土期>积雪期.能量平衡各分量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形式,净辐射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2:00前后,其余分量的峰值出现时间都稍有滞后.净辐射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形式,年平均值为5.71 MJ·...
运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2010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存在着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异质性分别占总空间异质性的93.6%和53.7%,且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空间分布特征的异质性一致.林地土壤碳、氮存在传统统计学上的线性相关,同时也具有景观层次上的空间自相关性.指数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17.4 m小...
利用基于QUICKBIRD和IKONOS数据解译得到的铁西老工业区土地利用状况,采用地统计和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代表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的用地类型的时空动态和集约利用特征.结果表明: 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是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区主要的用地类型.2000—2010年,铁西区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业用地面积呈快速降低趋势,住宅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公园、商服用地和绿地面积迅速增加.城区环境明显改善,综...
以陕西省淳化县西坡村农果复合系统为例,对比分析了2008和2010年农业、果业、畜牧业、人类子系统的能流路径、能流投入、产出结构和能量循环指数.结果表明: 2008—2010年间,研究区农果复合系统总投入下降了1.6%,总产出却增长了56.7%,产投比增加了594%.各子系统(农业子系统、果业子系统、畜牧业子系统和人类子系统)的能量产投比分别增长了36.6%、21.0%、10.0%和3.8%;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