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先秦哲学 秦汉哲学 魏晋南北朝哲学 隋唐五代哲学 宋元明清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冯友兰哲学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中国哲学史相关记录5808条 . 查询时间(3.512 秒)
春暖花开,和合偕习。3月26日下午,哲学博士生第14期“青杨树”学术沙龙以线上形式如期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为“儒学的现代命运”。
近年来在早期儒学的研究中,如何在吸收、借鉴新发现简帛资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掘已有文献在战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礼记》(包括《大戴礼记》)对于战国儒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易学史和思想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六朝易学研究”(18CZX022)在对此阶段的易学文献进行全面搜集的基础上,微显阐幽,综合哲学史、解释学、思想史、文献学的多重方法,推进了此阶段的易学研究。
随着一股股“阳明热”涌动,“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思想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何以“跨界”赋能各行各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点。
阳明学是宋明理学的显学,对于明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冲击。盛极一时后,阳明学却逐渐衰落,至清初迅速归于沉寂。阳明学遭遇发展困境时,阳明后学内部开始“自愈”,阳明学的学术领袖秉承阳明学的核心精神,力挽狂澜,在困境中探寻阳明学发展的出路。
李勇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中国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
2023年3月15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之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曹峰教授以《清华简《五纪》的“中”观念》为题做了一场线上讲座。本次讲座是“珞珈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第178期,亦是“真知·中国”系列讲座第24期。讲座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杨华教授主持,来自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及武汉大学校内外百余名师生通过网络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3月10日下午,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徽应邀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为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先秦思想中的‘无为’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哲学学院张立恩教授主持。
辛翀,男, 1967年4月生,山西省怀仁县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易学与科学思想史。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推荐的中国哲学学科团队荣获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团队称号。
2023年3月4日至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河南省周口市委市政府、鹿邑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老子元典文化高端论坛在鹿邑县老子研究院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道家精神与道德价值观的创新发展”。
2023年3月4日—6日,第九届老子元典文化高端论坛在河南鹿邑举办。论坛主题为“道家精神与道德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作视频致辞。
刘国武,男,汉族,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简史》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
《庄子通义》由北京师范大学蒋丽梅教授编校,全书共39.2万字。该书列入《阳明学要籍选刊》,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张昭炜主编。
中国传统哲学在本质上是功夫之学,即成己成人的生活之道。它固然有显性的语言文字表达,但它背后是巨大的、需要通过践行修炼去体悟默会的内容。如果把功夫的领域比作大洋里的冰山,缄默维度就是那冰山在水面下的部分——它不仅远远大于露出水面的显性的冰峰,而且是使那冰峰能够显露的基础。离开了对于缄默维度这种基础性的认可,就无法恰当地理解与其相应的显性部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