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理学 DNA相关记录2256条 . 查询时间(0.576 秒)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晓骄阳教授团队在药理学1区杂志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上发表题为“Tetramethylpyrazine prevents liver fibrotic injury in mice by targeting hepatocyte-derived and mitochondrial DNA-enriched extracellular ...
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均十分保守。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如Toll样受体、RIG-I样受体、细胞质DNA传感器等,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即病毒感染或复制过程中产生的RNADNA,启动机体免疫反应,诱导I型干扰素、炎症因子和其他下游抗病毒效应蛋白的产生。鱼类隶属于原始有颌类脊椎动物,其获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微束技术与应用室在DNA损伤修复蛋白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Biophysical Journal上。
DNA存储是由DNA高通量合成与测序技术催生的信息与生物相融合的新领域,通过DNA分子的碱基序列直接编码数字信息,由高通量合成技术合成序列进行信息写入,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实现信息的读取,以实现存储数据的信息还原。DNA存储的编解码,是DNA存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了存储信息的稳定性及可靠恢复性。直接套用的信道编码技术有较强的数据类型偏好性,因此在实际的存储应用中存在较高的数据无法恢复的风...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志教授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孙伟研究员合作,在超小周期DNA阵列的低缺陷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Suppressing high-dimensional crystallographic defects for ultra-scaled DNA array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22-3044...
地衣型真菌是一类能与蓝细菌或藻类共生形成稳定有机体的特化真菌,其物种演化和分类界定仍在不断地探索中。茶渍科是地衣型真菌的第五大科,含1000余种,是地衣分类中问题最多、最为复杂的类群之一。其中,多形茶渍Lecanora polytropa (Hoffm.) Rabenh为世界广布种,不同材料间形态差异较大,使该种下亚种、变种和变型多达40余个。
DNA甲基化在精子发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的突变可导致小鼠雄性不育的发生。近日,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题为“DNMT3A-dependent DNA methylation is required for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to c...
所有生物都需要把正确的遗传信息(DNA)传递给下一代,但是DNA 不断地受到各种内源和外源因素的损伤。为了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生物进化出复杂而精细的DNA损伤应答机制。在所有DNA损伤类型中,DNA双链断裂是最严重的DNA损伤形式。同源重组修复(HR)是精准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主要机制,也是利用基因组编辑工具进行基因打靶的基础。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颜晓梅教授课题组在细胞外囊泡DNA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 DNA at the single-vesicle level by nano-flow cytometry”为题近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J. Extracell. Vesicles, ...
DNA纳米技术使用DNA分子搭建微纳尺度的平面、管、梁、堡垒等各式各样的静态建筑或者剪刀、齿轮、机器等动态工具。DNA纳米技术具有可编程设计的优点,在三维空间中能精确定位单原子级基团在纳米结构中的方位,其组装出来的纳米结构形貌可控、产率高、稳定性好、生物兼容性好,故DNA纳米技术在DNA存储和计算、药物传递、生物传感、生物大分子机器、和生物医药等应用领域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地展开。
2022年4月7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陆华松实验室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周强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Poly(ADP-ribosylation) of P-TEFb by PARP1 disrupts phase separation to inhibit global transcription upon DNA damage”的研究论文。该工作...
近日,基础医学院肖泽宇教授课题组在生物材料领域知名期刊Bio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DNA-assembled visible nanodandelions with explosive hydrogen-bond breakage achieving uniform intra-tumor distribution (UITD)-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的...
科技日报北京3月30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30日发表在《自然》和《自然·通讯》上的两项新研究,为细胞如何持续修复其DNA中的受损部分提供了一幅全新的图景,引发对DNA修复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的重新思考。
公元前2世纪末,丝绸之路途经新疆,使后者正式成为了亚欧大陆东西部文化传播、经济贸易以及人群交流的桥梁。可事实上,很久以前新疆就是不同人群交汇的“十字路口”。
2022年3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的模型,它建立了一个关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如何运作的定量框架,并允许他们预测在哪里、以何种概率以及为何会发生靶向错误,即脱靶。这项研究使我们首次对当今最重要的基因编辑平台背后的机制有了详细的物理了解。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3月15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