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96-210 共查到生物学 酶相关记录3402条 . 查询时间(0.586 秒)
2023年4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Yulia Yuzenkova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冯钰研究组合作撰写的题为A SI3-σ arch stabilizes cyanobacteria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compl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蓝细菌RNAP的三维结构及其转录起始的...
溶酶体是细胞的物质降解与循环中心,负责将大分子物质以及损伤的细胞结构降解成氨基酸、单糖、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后者被循环利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此外,溶酶体还参与细胞外泌,细胞膜修复,免疫应答,信号转导,能量代谢等一系列生命活动。溶酶体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溶酶体贮积症(LSD)、神经退行性疾病。
溶酶体是细胞内负责物质降解的重要细胞器,其内部含有蛋白酶、酯酶等多种水解酶,可降解多种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和脂类等。溶酶体功能紊乱导致胞内物质不能被正常降解进而诱发多种重大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脑部毒性蛋白Aβ的累积,进而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认知记忆等功能受损。因此,促进溶酶体生成,增强其降解...
2023年4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组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Yulia Yuzenkova研究组以及浙江大学冯钰研究组合作题为“A SI3-σ arch stabilizes cyanobacteria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compl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蓝细菌RNAP的三维结构及其转录起始的独特机制。
2023年4月7日-10日,2023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纳米酶大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协会及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协办。中国科学院阎锡蕴院士、江雷院士、施剑林院士、汪尔康院士、顾宁院士、谭蔚泓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董绍俊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程基伟、生命学院院长尹大川...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产高活力褐藻胶裂解酶的勒克氏菌及其应用,其中,该株勒克氏菌(Leclercia sp.)是从取自黄海的腐烂的海带中分离得到的,其能够产高活力的褐藻胶裂解酶,该菌株已于2019年4月2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313。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筛选得到的勒克氏菌可产高活力褐藻胶裂解酶,高活力褐藻胶裂解酶对底物海藻混悬液的转化率高,在...
2023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瑞明与朱冰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Basis of the H2AK119 specificity of the Polycomb repressive deubiquitin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人源PR-DUB复合物结合H2AK119泛素化核小体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阐明了PR-DUB特异性去除核小体H2AK...
手性胺对映体是医药和天然产物中的重要结构单元,一直是不对称催化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生物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虽然天然酶可以催化合成多种单一手性分子,但这些分子已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因此,如何通过生物催化实现分子的精准构筑,获得手性翻转分子,是不对称催化合成领域的一大挑战。通过对天然酶进行设计和改造,实现单一手性及翻转控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废弃塑料的有效回收与再利用已成为全球性研究热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合成塑料,PET的酶促解聚为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绿色途径。IsPETase是近年来报道在常温下对PET水解活性最高的酶,但IsPETase的低稳定性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团队基于IsPETase的晶体结构进行(半)理性设计,获得了一系列性能改...
聚酮合酶(PKSs)是自然界中一系列强大的多功能酶,能够合成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包括:抗生素,降胆固醇药,抗肿瘤药以及免疫抑制剂。由于其具有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等特点,探究PKSs的基本催化机制一直是微生物天然产物合成,进而衍生新型药物的研究焦点之一。
2023年3月3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发现在高脂日粮模式中添加核酸酶处理的鼠李糖乳杆菌GCC-3发酵产物(GCC-3 NT)可改善斑马鱼非特异性免疫、肝脏健康和肠道菌群,为解决水产养殖中高脂饲料引起的鱼类肝脏脂质过量沉积、肝肠组织损伤等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Aquaculture Reports》(水产养殖报告)上(IF="3.385)。
手性3-取代四氢喹啉是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关键结构单元,如抗凝血药物阿加曲班等,目前主要依靠化学法合成,但存在使用过渡金属、立体选择性不足等问题。开发高效、绿色不对称合成手性3-取代四氢喹啉的新方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3年3月3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发现在高脂日粮模式中添加核酸酶处理的鼠李糖乳杆菌GCC-3发酵产物(GCC-3 NT)可改善斑马鱼非特异性免疫、肝脏健康和肠道菌群,为解决水产养殖中高脂饲料引起的鱼类肝脏脂质过量沉积、肝肠组织损伤等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Aquaculture Reports》(水产养殖报告)上(IF="3.385)。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发现一种酶,可利用大气中的氢产生电能,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