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生物学其他学科 院士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337 秒)
2015年6月12日下午,原南开大学校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应邀做客广西南宁市大学“君武学术大讲堂”,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了题为《生物大分子三维精细结构与创新药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广西南宁市大学唐纪良教授主持。
八十年关山飞渡,六十载春华秋实。2014年11月29日适逢国际著名的鱼类生理学家和鱼类养殖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浩然院士八十寿辰暨从教六十周年,是日,林浩然院士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怀士堂举行。林浩然院士、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广东省科协、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中国科学院、海南大学等众多单位的客人以及中山大学师生两百余人出席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大学院副院长冯双主持。
近日,国际磁共振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SMAR)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院士发来贺信,祝贺她当选国际磁共振学会 (ISMAR)理事。国际磁共振学会是一个包括核磁共振(NMR)、电子顺磁共振(EPR)和磁共振成像(MRI)等重要领域在内的磁共振研究国际科学组织。磁共振方法广泛地应用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研究和...
2013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定良诞辰120周年学术活动之“青年学者学术报告专场”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3年10月24日,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基斯·蔡特教授、梅尔文·比伯教授,做客珞珈讲坛第68讲,畅谈微生物研究最前沿。药学院院长邓子新院士主持,并为他们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
2013年9月15日下午,在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召开的首届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上,五位中外科学家获得首次颁发的“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奖”。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1978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开展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能力建设、科学研究、信息交流及公共教育和中国的自然保护事业。35年来,该委员会所组织和开展的各项工作为中国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努力,...
2013年7月12日上午,IEEE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蒙特利尔理工学院Mohamad Sawan教授应23系和微纳中心执行主任林福江教授的邀请,来我校做题为“新兴的脑机接口芯片技术可以实现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吗?(Will Emerging Brain-Machine Interfaces Achieve Expected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of Neural ...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荣誉教授乔尔•博卡特(Joel Bockaert) 院士受邀赴京,参加201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国家外国专家局领导为乔尔•博卡特院士颁发了“友谊奖”奖章和奖牌。博卡特院士在校期间,副校长骆清铭会见了博卡特院士一行。
据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消息,著名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中国科学院前北京生物学实验中心创始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施履吉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四日十二时零六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近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为表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刘红教授在环境生物技术、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方面做出的科学贡献,评选她担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表示,国外纷纷将生物能源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大对纤维素乙醇等先进生物燃料的投入,技术进展迅速。而中国至今对生物能源的认识尚不清楚,重视不够。如此下去,在这场全球科技攻关中中国肯定是输家。因此,石春元呼吁:“应尽快明确生物能源在‘三农’和能源问题中的战略作用,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将生物能源摆在合适地位。”
2010年4月19日上午,校长谢和平院士在江安校区办公楼301厅会见了美国两院院士耶鲁大学Garen教授。副校长石坚教授、安小予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人事处、科技处、国资处、“985工程”与学科办、生命科学院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初新兴的生物学研究领域,是在阐明并模拟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之上,达到人工设计并构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统,从而建立药物、功能材料或能源替代品等的生物制造途径,我国必须重视和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近日,在以“合成生物学基础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144期东方科技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60多位两院院士和专家学者发出呼吁。
2003年11月,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37岁的张亚平成为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之一。2002年6月,跟往常一样,张亚平依然在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忙碌,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贝基基金会和保罗基金会授予他第三届国际“生物多样性领导奖”。这项专门针对生物多样性这一新兴领域设立的重要奖项,第一次授予一位亚洲学者。
传统学科是指发展历史较久并沿传至今的学科,本文主要讨论生物学领域中传统学科的现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危机。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现状应包括生物、地理、地质、土壤和水资源等多种学科现状。由于知识局限,故仅讨论生物学领域传统学科的一些现状,如生物种类和分布、植被、生态等。其他学科现状应由相关领域专家发表意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