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光学工程相关记录29079条 . 查询时间(1.399 秒)
光电探测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已广泛应用于通信、遥感、红外成像、射线测量探测、工业自动化控制以及安全监测等军民各领域。2024年来,随着应用需求向轻薄化、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开发新型光电探测器迫在眉睫,其中有机光电探测器展现出成本低、溶液法大面积制备、质轻、柔性、光谱响应范围易调控、弱光响应优异以及生物兼容性好等独特优势,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有机光电探测器存在...
反铁电钙钛矿氧化物中自发极化具有丰富的调制序构,在电场激励下可以实现反铁电态和铁电态之间的可逆或不可逆转变,并伴随强烈的电荷、体积或热量变化,成为储能、换能和驱动等应用的关键物理基础。2024年5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许钫钫带领的材料透射电镜显微结构表征团队联合研究员王根水率领的铁电陶瓷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在锆酸铅(PbZrO3)基反铁电材料的极化序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年5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与中药科学研究中心(2800组群)梁鑫淼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中性糖链结构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对糖链进行衍生化标记的策略,利用纳米孔的突变,实现了对基于蛋白纳米孔的糖链精确结构的解析,并揭示了糖链分子与纳米孔界面相互作用机制。
2024年5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明铂教授团队合作,在3D打印石墨烯微型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适用于3D打印的高质量无添加剂石墨烯油墨,研制出高集成密度、高输出电压和高电压密度微型超级电容器。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对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高性能数据计算的半导体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其中,以光子作为信息载体的光电集成芯片及其相关技术的潜力正不断被挖掘和开发,凸显出它们在突破现有电子系统技术瓶颈与极限的可能性。光电二极管作为光电集成芯片中必需的基本元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器、探测器等。然而,无论是作为发光单元还是探测单元的光电二极管,均需配置相应的外...
三维交联的亲水性聚合物网络构成的荧光水凝胶(FPHs)材料在发光传感、检测以及信息加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得到迅速发展。2024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不含传统大π共轭结构的发光系统,基于簇集诱导发光效应(CTE)的一类新兴的、非常规的发光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传统荧光材料不同,其发光来源不是通过大π共轭结构的发色团,而是通过富含π电子或孤对电子基团(如羟基、酯类、羰基、酰胺等)的相互聚集而形成的空...
2024年4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微纳加工研究团队在飞秒激光打印太赫兹超表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通过空间光调制器对飞秒激光进行空间整形,打印了基于胶囊型的太赫兹全息超表面,实现了太赫兹全息超表面的偏振复用功能。相关研究以“Beam-shaped femtosecond laser printing of quasi-capsule-shaped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研究员等编撰的专著《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4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热控功能材料研究团队与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吴年强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合成了三种不同晶相的具有高强拉曼信号增强性能的硼化钼陶瓷粉体,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Small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国庆教授团队在分子手性和室温磷光(RTP)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构建发色团-手性中心的双模块结构,实现高效、快速、广谱、便捷的天然氨基酸手性的裸眼识别,并通过制备方法,分子结构调控等方式实现了识别效果的进一步优化。该发现不仅证实手性选择室温磷光增强(Chiral-Selectiv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延平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论文,题为“Rewiring photosynthesis by water-soluble fullerene derivatives for solar-power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该研究利用水溶性富勒烯纳米材料改变光合电子传递方向,从而提高生物光电转化效率。
“基因技术”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之一,将重点攻克基因与生物前沿技术,推动精准医疗基因测序前沿技术应用及产业变革发展。固态纳米孔技术,不需要对DNA进行标记、PCR放大等预处理,具有更长的读取长度、高通量和成本效益等特点,被认为是当前最具有前景的基因测序技术,在基因检测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2024年来,精准医疗团队基于重庆研究院跨尺度制造技...
202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傅强研究员团队在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动态分散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含水氧化性气氛可以诱导担载Cu纳米颗粒在室温下的自发氧化分散。
硅基光学相控阵(Optical Phased Array, OPA)是一种集成在硅光芯片上的光波调控器件,通过非机械方式控制远场光束的传播方向,可避免传统机械部件的响应速度低、可靠性不佳等问题。由于其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光学相控阵在无线光通信和激光雷达等应用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基于硅基光学相控阵的室内无线光通信系统有望在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景中为用户提供高速便捷的数据通信服务。在室内无线光...
碳点(CDs)是2024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类纳米材料,这类碳基材料具有可调谐发射波长、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稳定性,应用于生物成像、药物递送、传感等领域。然而,尽管碳点具有上述特性,却经常受到聚集荧光猝灭(ACQ)效应的限制。在固态或者聚集态下,碳点的荧光强度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这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而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发现打破了传统认知,证实了一些有机染料在聚集状态下会表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