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飞行器制造技术 >>> 航空器制造工艺 航天器制造工艺 飞行器制造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飞行器制造技术相关记录464条 . 查询时间(3.349 秒)
余春锦,男、1971年4月出生、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扑翼飞行器设计、飞行器结构分析;科研经历及成果:1.江西省教育厅基金、GJJ12412、适用于侦查罪犯的扑翼飞行器的研制、主持。2.航空基金、BA200703185、基于人造肌肉的微型扑翼机的驱动及控制技术研究、参加。3、南昌航空大学基金课题、EC200301061、扑翼飞行器设计及动力特性分析、主持。4.南昌航空大学博士科研基金、EA2...
何国毅,男、1968年8月生、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扑翼飞行器设计及控制、飞行器气动设计。主讲课程:1、本科:有限元基础与应用 、流体力学基础、空气动力学、航空概论。2、研究生:飞行力学。3、国教学生: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Application、Flight Dynamics。
吴锦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6月江苏大学博士毕业后来校工作。现为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1)飞行器振动噪声控制研究;2)声辐射理论以及智能材料应用研究;3)机械振动噪声舒适性(NVH)研究。
飞行器工程学院是在原机械工程系、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2009年6月,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及专业设置的需要,由原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 “飞行器设计工程系”、“飞行器动力工程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的航空维修技术与工程方向、大学生航空文化教研部和原土木建筑学院“力学教研部”、“力学实验中心”、“ 实验力学研究室”组建而成。学院现有专职教职工71人,专任教师57...
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智能科技将引领各技术领域实现群体式突破。为了引领飞行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颠覆性创新技术及其应用,加速我国智能飞行器实现技术能力跃升,国防科技工业空天防御创新中心联合中国宇航学会,现举办第一届“空天杯”全国先进飞行器创新大赛,为航天航空爱好者搭建公平竞技和学习交流的舞台,汇聚航天航空领域优秀人才,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培养创新能力,共谱空天防御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构造课件四 燃气涡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构造课件三 压气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构造课件二 发动机受力分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构造课件 绪论。
2017年3月3日,由临港管委会、市科协、临港集团三方携手合作成立的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正式启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分别带着项目进驻并受聘。同时受聘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三位院士领衔的多个项目将落户临港,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林忠钦院士团队现已启动3个项目,分别是核电...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置翼调节装置及高速飞行器,该装置包括至少一升降杆、驱动部件和控制器;升降杆用于连接驱动部件和上置翼,并在驱动部件的动作下升降;驱动部件与控制器连接,并在控制器的作用下驱动升降杆的动作以及升降高度;控制器输入端与飞行器的控制装置连接,输出端与驱动部件连接,控制器根据接从输入端接收到的来自于飞行器的控制装置的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输出至驱动部件。当飞行状态改变时,控制器通...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了解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有效载荷正在进行全面在轨测试,目前进展顺利,整个测试工作计划于2017年4月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告诉记者,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后,空间应用系统在前期有效载荷初步功能测试的基础上,组织对有效载荷在轨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前缘乘波体设计方法及组合前缘乘波体,所述方法提出将乘波体外形分为机体/机翼两个部分,并进而分别采用前/后缘曲线定义的方法。从而有效改善乘波体的设计灵活性,并可获得更加贴近实际的外形。本发明实施例机翼下表面与激波面相交后形成翼前缘线,进而获得乘波体的组合前缘线采用该方法设计时,不但可以保证乘波体的特点,同时还具有长宽比例灵活可调及保证尾缘平直的优点,更加适用于实际飞行器的设计...
现代机翼均采用分离式的铰接翼片以及副翼设计。多年以来,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制造像鸟儿翅膀般自由伸展的可变形机翼,来代替传统分离式机械襟翼,然而却鲜有成效。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联合研发出一种新型可变形机翼。机翼由小型、轻量的模块化结构组装而成,实现了机翼整体平滑变形,不但能提升机翼空气动力学性能,还能极大地简化机翼制造过程以及降低燃料消耗,同时提升整机飞行的敏捷性。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
2016年11月17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的科技部973项目“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信息传输理论”课题进展交流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隆重举行。973首席科学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双聘院士吕跃广院士,项目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沈连丰教授、徐世六研究员及特邀专家清华大学戴琼海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高会军教授等出席会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