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作物学相关记录40303条 . 查询时间(4.983 秒)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于2023年7月以经济作物研究所花生栽培室为基础组建,现有在职职工11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5人,博士、硕士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河南省D类人才1人。现有河南省优质花生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南优质专用花生产业发展联盟、河南省油料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科研与服务平台。
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杨小红团队的研究论文”Linkage and association mapping in multi-parental populations reveal the genetic basis of carotenoid variation in maize kernels”。该研究通过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系统解析...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刘庆昌/高少培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IbNF-YA1 is a key factor in the storage root development of sweet potato”的研究论文,揭示了IbNF-YA1-IbYUCCA4分子模块通过生长素途径调控甘薯块根形成和发育的分子机理。
2024年3月27日,福建农林大学麻类研究室教授张立武团队在《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解析了黄麻株高调控基因Cogid1a的作用机制,阐明了黄麻内源赤霉素通过上调次级细胞壁关键转录因子CoMYB46表达来调控纤维发育的新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周海、庄楚雄和教授刘振兰团队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赵均良团队合作,研究揭示了水稻花时调控基因和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教授王振宇团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教授赵团结团队,研究解析调控大豆粒重遗传位点和驯化基因。相关成果发表于《理论与应用遗传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刘耀光团队,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郭晶心团队研究揭示了杂交稻超亲晚熟的主要遗传基础是聚合了来自双亲的功能型抽穗期核心基因Hd1、Ghd7、DTH8和PRR37,同时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系统以鉴定亲本这四个基因的功能类型,根据具体的育种目标,在配组之前即可预测杂交稻的感光特性。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学杂志》。
黄连移栽之后二年就可开花结实,这个时候可以采收种子。通常情况下,都以栽后3~4年生的黄连植株所生的种子质量为最好的,这一时期的黄连种子的数量也比较多。一般在5月的中旬,当黄连果由绿色变成黄绿色的时候,应该及时进行采收。
The rice-crayfish field (i.e., RCF), a recently emerged rice cultivation pattern, has experienced remarkable growth in China over the last decade due to its significant socioeconomic advantages. ...
Glob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risen substantially in recent decades and needs to rise further to meet the ever-growing food demand. While higher production can be directly attributed to agri...
2024年3月28日上午,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菜高产优质高抗宜机收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组大数据辅助设计育种”、“大豆重要性状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和“水稻生殖发育期耐高温机制和遗传改良”项目联合启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全市科技工作重点任务要求,按照《南阳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经主管部门推荐、组织专家评审、现场抽查考核、科技局办公会研究审定等程序,南阳市科学技术局颁发《关于同意河南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南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农业工程学院获批建立1个重点实验室——南阳市月季种质创制与快速繁殖重点实验...
浇好春灌水、追好返青拔节肥,是促根壮蘖、培育健壮群体的关键措施。去年冬小麦播种后,大部分麦区降水偏多,当前土壤墒情状况较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黄淮南部局地墒情过多,西北、西南部分麦区墒情不足,西南局地出现干旱至重旱。苗情整体好于常年同期。各地应加强墒情监测,因墒因苗指导小麦春灌工作,加强水肥管理,大力推广浅埋滴灌、微喷灌、喷灌,配套水肥一体化,有条件的地区,推广智慧灌溉,促进小麦单产提升,为今年...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2024年3月初起春小麦陆续播种。总体看,2023年冬2024年春春麦区降水较多,2024年3月中上旬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青海东部、甘肃大部、新疆北部和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春播期土壤墒情明显好于2023年,对麦播有利。各地应加强墒情监测,适时播种,因墒因苗指导春小麦灌溉,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春小麦单产提升,为2024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低温作为主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研究表明植物对低温胁迫的适应和耐受涉及到复杂的感知、信号转导和胁迫反应机制,多种激素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不同激素之间如何协同调控作物耐冷性还有待深入研究。小麦作为全球主要口粮作物之一,在生产上,极端低温造成的冻害是制约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挖掘小麦耐冷性关键基因,解析小麦耐冷性的分子机制,对于提高作物适应极端温度环境,保障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