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121条 . 查询时间(4.024 秒)
湖北光谷实验室运动与健康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10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将打造专注运动与健康领域的跨学科交叉创新平台。据介绍,光谷实验室运动与健康智能化交叉学科创新中心聚焦运动和健康医疗中的实际问题和关键技术,以智能纤维和织物为主要载体,为实现健康人群的生理辅助与运动增强、改进疾病保健与康复设施友好程度、提高医疗服务和诊疗装备智能化水平、促进医学和体育教育数字化,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成立...
新闻中心讯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振纲教授率领由马通、王琮民和王磊等博士组成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等资助下,经3年多攻关,近日在大脑皮质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的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源于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研究院赵冰樵教授研究团队经多年努力,发现一种被称为 “重组ADAMTS13”的药物可以促进脑卒中后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4月20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血液》(Blood)杂志,近期将作为封面文章刊登。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光遗传技术是解析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神经元功能的重要手段。由于可见光对颅骨、脑组织等的穿透能力较弱,在实验中往往需要向大脑中植入光纤给光,具有侵入性。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前沿中心张嘉漪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基于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穿透能力强和抗光漂白的特性,研发了一种三色上转换(upconversion)纳米材料,该材料具备将808 nm...
哺乳动物的大脑由数目庞大、种类丰富的细胞所构成。不同细胞类型在分子、结构、功能等多个层面上彼此迥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是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由精密的遗传程序指导所产生。近年来,各类新型遗传策略和工具的发明与应用,显著推进了神经环路的发育、连接、生理功能以及病理改变等各个方面研究的飞速发展,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大脑功能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认知。
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汪天富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Parameter-Free Loss for Class-Imbalanced Deep Learning in Image Classification》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2020 IF: 10.451)上发表。该...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领衔的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科研攻关及临床研究随访,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XINSORB支架,于3月5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这也是我国最早开始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2021年6月4日,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医学人工智能技术临床应用评估标准研究”项目2021年中总结会在重庆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卫生发展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康格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参...
围绕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标准体系建设,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以下简称“国家库”)与中华预防医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密切合作,联合国家库各参建单位共同申请、立项、编制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相关团体标准11项。
2021年9月10日,在昆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动议下,来自国内的15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的科学家,共同发起成立了“灵长类研究创新联盟”。该联盟由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武林课题组、研究员戴海明课题组在肿瘤分子标志物领域取得进展,发现一个可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基因标签。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学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脊髓再生修复研究及临床转化。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序胶原蛋白支架产品(NeuroRegen scaffold),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可根据脊髓神经元细胞的神经纤维有序生长的特点引导新的神经元分化及神经纤维有序延伸,为脊髓神经再生修复提供了“桥梁”。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肖国芝团队在国际糖尿病领域的顶级期刊Diabetes发表题为“Pinch loss ameliorates obesity, glucose intolerance andfatty liver by modulating adipocyte apoptosis in mice“的研究论文。团队采集肥胖症患者样本并构建小鼠模型,利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首次揭...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9名接受了单克隆抗体的人被故意暴露于携带疟疾寄生虫的蚊子中。结果显示,没有人被感染,而且这种保护作用似乎持续了半年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