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相关记录175752条 . 查询时间(3.076 秒)
2023年度,柑桔病虫害生物学创新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联合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等各类项目27项,立项经费463.37万。在柑橘黄龙病灾变机制、柑橘褐斑病综合防控、柑橘病毒与寄主的互作机制等研究上取得显著进展。相关工作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A2以上的SCI论文1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团队本年度新增国家级纵向项目10余项,省部级纵向项目7项和横向项目8项,新增项目总经费达1700余万元;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登记油菜新品种2个,创制种质素材60余份,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0多万亩;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A1级以上论文11篇。
2023年本团队新增各类项目共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重庆市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累计科研经费906万元。获2022年重庆统一战线建言献策奖(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批示)1项。发表论文22篇,包括《Molecular Plant》、《The Plant Journal》、《Plant Physiology》等一区刊物8篇。发明...
2024年4月15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生态学家Jason Chapman博士来访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招生宣传,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探讨。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全球思维,增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并加强两校在昆虫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话昆虫学研究与教育合作新篇章。本次活动由学院院长刘俊教授主持。
根系是林木重要的功能器官,也是维持森林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根系不断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满足林木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根系在固持森林土体以及防治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木根系与土壤中的真菌侵染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对于森林土壤有机质提升以及造林过程中的幼苗生长等具有应用意义。基于长期野外原位监测、跨区域联网研究以及整合分析等手段,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森林根系过程、菌根...
2024年4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小龙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Activity reconstitution of Kre33 and Tan1 reveals a molecular ruler mechanism in eukaryotic tRNA acetylation”。该...
2024年3月27—29日,由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基于多组学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培训班”在京召开,此次培训班旨在结合新时期作物资源研究发展要求,指导学员利用最新的多组学理论、技术与方法,进行种质资源研究,助推我国种质资源多组学研究快速发展。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作科所所长周文彬、中国农科院重任局种子创新处处长、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秘书长郭刚刚等领导专...
2024年4月13日上午,植物发育与环境适应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届第二次会议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研究员、左建儒研究员,北京大学刘春明教授、瞿礼嘉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王道文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严建兵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巩志忠教授,广州大学刘...
该研究所紧紧围绕政治学一级学科建设开展教学与研究。现有成员2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海南省领军人才3人,海南省拔尖人才7人,海南省南海名家2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1人,海南大学“十佳教师”2人,海南大学“教学名师工作室”1人。
2024年4月11日下午,由四川省文物局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四川省新建、在建和拟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促进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四川博物馆新馆建设与高质量运营”交流研讨会暨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24年主题年会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侯世新主持,来自全省25家博物馆的47位业内同...
2024年4月12日至14日,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地质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我校与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及农业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院士、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周集中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董海良教授等14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的6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会议,共话地质微...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4号),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成功获批“柔性电子学”本科专业,标志着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入新阶段。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联合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 spatiotemporal atlas of cholestatic injury and repair in mice”。该研究以细胞水平的空间分辨率描绘了胆汁淤积与再生过程中的损伤响应和微环境信号的时...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结构,其功能异常通常会导致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无法正确分离,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着丝粒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核小体含有H3组蛋白变体CENH3。2024年来,通过对CENH3的编辑,已成功在拟南芥、玉米和小麦等植物上实现了单倍体诱导,揭示了在植物育种中着丝粒研究的潜在价值和重要性。此外,着丝粒也是人工合成染色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着丝粒结构和功能的深入解析不仅是染...
农田长期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剖面中硝酸盐累积风险增加。包气带既是硝酸盐淋失的通道,也是硝酸盐消减和转化的场所。包气带中的反硝化微生物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排放出去。因此,强化包气带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有助于减少硝酸盐淋失,是缓解包气带硝酸盐累积的重要途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