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Science Bulletin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81 秒)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作为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红树林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如防风消浪、促淤造陆、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等。同时,其独特的根系为各种鱼类、鸟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和恢复关乎人类福祉。红树林与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密切相关,如S...
中国一半湖泊都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围绕青藏高原湖泊碳源汇之争悬而未决。本研究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整合,探讨了近二十年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和特征,为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并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一半湖泊都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围绕青藏高原湖泊碳源汇之争悬而未决。本研究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整合,探讨了近二十年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和特征,为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并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引发了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已有不少研究对其发生机理做了细致的分析,强调了多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异常强烈的上升运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双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共同输送的充沛水汽以及当地独特的地形(伏牛山、嵩山等)的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气候变化在此次极端强降水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引发了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已有不少研究对其发生机理做了细致的分析,强调了多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异常强烈的上升运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双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共同输送的充沛水汽以及当地独特的地形(伏牛山、嵩山等)的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气候变化在此次极端强降水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细胞器生物发生被认为是细胞质形成的主要事件,以往观点认为,细胞器的发生由原来的细胞器分裂而来,但是近期研究表明,在细胞核内存在着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种子”(图1a),这为细胞器生物发生提供了新的线索。
亚洲季风自热带印度大陆恢毖由斓轿麓牵堑厍蛏隙捞氐摹⒆钋看蟮木断虼笃妨飨低场S《燃痉缡茄侵藜痉绲闹匾槌刹糠郑彩瞧渲饕丛矗ㄍ�1),对亚洲季风的变化形成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关印度季风的形成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尚无定论,一定程度限制了我们对未来全球变暖情景下亚洲季风变化趋势、过程和机制的理解。近年研究表明,印度季风开始于始新世甚至古新世,研究使用古气候记录多位于北纬20...
液-液相分离(LLPS,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是指关键分子达到阈值浓度时,与其他蛋白质或RNA一起浓缩成密闭的液状隔室的过程。LLPS通过创建相对独立的空间域来选择性地富集分子并形成不同的结构,在各种生理和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期的研究表明,相分离能够驱动叶绿体中的蛋白分选,调动宿主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感知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青藏高原北部湖泊冰期延长,南部冰期缩短,这对冬春季湖面蒸发量有明显影响。由于缺乏观测资料,我们对高原湖泊冰期的湖泊热力过程知之甚少。
青藏高原湖泊广布,面积超过1 km2的湖泊数量超过1400个,总面积超过50 000 km2,占据我国湖泊总面积一半以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该地区湖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湖泊的多种水质参数受水剖面能量分布、水汽能量交换以及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对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敏感响应。由于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所处环境条件恶劣,缺乏湖泊水质参数实测数据,严...
近日,环化学院张海娇教授及其合作者在国际高水平综合类期刊《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影响因子为9.511)上发表题为“Engineering two-dimensional metal oxides and chalcogenides for enhanced electro- and photo-catalysis”的综述文章。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研究员联合国内外十余家单位的合作者,基于来自费尔干纳盆地东缘吉尔吉斯斯坦Talisman洞的石笋多指标(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集成记录,恢复了中亚干旱区目前年代最精确(测年误差 ~6‰)、分辨率最高(~3年)的过去7800年降水(降雨+降雪)变化序列(图2),以期揭示过去数千年中亚降水变化对史前丝绸之路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5820~5180年期间,中亚...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MO)是指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具有海盆尺度的,具有多年代际振荡(观测数据中时间尺度最明显表现为50-80年)的海表面温度异常变化现象,是大西洋海表面温度变化的主导模态,对全球气候以及区域气候,甚至ENSO等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发现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并且由于缺乏长期观测资料,对不同时间...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孙建教授和王慧田教授等人领导的合作团队发展了一种机器学习加速晶体结构搜索的方法,并用其预言了一种超硬钨氮化合物。该工作于近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Science Bulletin 63,817(2018)】。物理学院博士生夏康、高豪为共同第一作者,孙建教授和王慧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邢定钰院士也对本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论文撰写给予了重要的指导。
陈同斌小组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上发表的SCI论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