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ITER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55 秒)
2023年1月11日,随着12号纵场磁体线圈终端盒与过渡馈线间(TF12 CTB-CFT)超导接头第三次绝缘固化结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TAC1团队全面负责的ITER现场首个超导馈线接头的组装连接工作完成,这是ITER主机装配集成的又一重要节点。
2022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高格、蒋力课题组博士后黄亚,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大口径磁场耐受测试装置线圈偏移对性能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上。
2022年9月2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高格、蒋力课题组博士后黄亚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大口径磁场耐受测试装置线圈偏移对性能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工业电力电子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上。
近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的校正场底部4号线圈(BCC4)顺利吊装进ITER主机内预定位置,这标志着ITER装置的首对校正场线圈成功装配就位。
2021年8月10日,美国通用原子公司举办ITER中心螺线管首件交付庆祝仪式。ITER国际组织总干事比戈,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主席约翰逊,美国国会议员、圣地亚哥市市长等政府官员,美国能源部高级官员,日本科技部和日本国立量子科技研究所代表等远程出席并见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作为该中心螺线管线圈测试平台大型超导馈线系统的设计研制单位应邀出席见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远程...
近日,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线圈测试现场传来喜讯,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的ITER PF6线圈一次性通过所有验收测试项目,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即将作为磁体系统中首个线圈安装至ITER主机中,为ITER计划2025年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ITER计划进度具有积极的提速推进意义。ITER现场的冷测试是检验超导磁体质量和性能最为全面和严苛的一次检验,是判...
近日,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线圈测试现场传来喜讯,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的ITER PF6线圈一次性通过所有验收测试项目,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即将作为磁体系统中首个线圈安装至ITER主机中,为ITER计划2025年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ITER计划进度具有积极的提速推进意义。
2020年9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校正场首批线圈、法国WEST装置偏滤器关键部件起运交付。校正场超导磁体系统是ITER主机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用来补偿线圈制造、接头、引线及装配误差造成的纵场和极向场线圈绕组位形偏离所带来的磁场误差。校正场超导磁体系统共计3组18个线圈,制造工艺复杂,涉及到超导、低温、绝缘、材料、焊接、无损检测...
发挥主要作用;第二是等离子体高密度条件,氘氚原子核的密度足够高,可以提高原子核之间的碰撞进而发生核聚变反应的几率;第三是长能量约束时间,将高温高密度的核反应条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使核聚变反应得以持续进行。
2019年6月28日-29日,由等离子体所承担的2015年度国家ITER计划专项“高功率波加热下与稳态运行相兼容的边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项目在合肥召开项目研讨会。项目四个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等70余人参加会议。项目负责人徐国盛研究员主持会议。
经过多年持续联合攻关,我国承担的ITER校正场线圈(以下简称“CC”)全尺寸盒体超大功率激光封焊技术于201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按期完成认证。作为线圈制造与集成中技术要求最高、挑战最大的关键环节,该项技术的突破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并被ITER国际组织官网综合报道。同时,该项技术的突破不仅保证了ITER所有CC线圈制造与集成进度,更是实现了国内万瓦级激光焊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负责的ITER校正场线圈(CC)采购包中首个1:1全尺寸底部(BCC)模型线圈,顺利完成整体装配中最重要的一步——激光封焊,并被ITER组织官方网站newsline综合报道。该项技术的突破不仅表明项目组对高功率激光焊接设备与工艺研发终获成果,更是当前国内万瓦级激光焊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重大国际工程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近日,由等离子体所负责的ITER校正场线圈(CC)采购包中首个1:1全尺寸底部(BCC)模型线圈,顺利完成整体装配中最重要的一步——激光封焊,并被ITER组织官方网站newsline综合报道。该项技术的突破不仅表明项目组对高功率激光焊接设备与工艺研发终获成果,更是当前国内万瓦级激光焊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重大国际工程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研究员陈俊凌课题组鄢容等人在EAST中发展ITER边界汤姆逊散射第一镜原位清洗技术取得了新突破,相关结果近期发表在聚变领域期刊Nuclear Fusion上[Nucl. Fusion 58 (2018) 026008 (8pp)]。第一镜是ITER光学诊断系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表面沉积层是第一镜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发展有效的清...
2017年12月26日,由ITER中心主办,等离子体所承办的“ITER出口控制与核不扩散”知识培训在合肥成功举行。这是继去年在成都对西南、西北地区的ITER中方采购包制造任务供应商举办第一届知识培训后,专门针对位于华东地区的供应商举办的第二届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外交部、商务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等国内出口控制与核不扩散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内容包括我国防扩散出口管制政策与实践、核两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