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核结构 核能谱学 低能核反应 中子物理学 裂变物理学 聚变物理学 轻粒子核物理学 重离子核物理学 中高能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原子核物理学 院士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454 秒)
何泽慧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
在中低能重离子碰撞中(一般炮弹核每核子入射能量为几十兆电子伏特),炮弹核与靶核发生碰撞后会被压缩而后膨胀。由于核子间相互作用长程吸引短程排斥的特性,反应过程中炮弹核与靶核可能会发生由原子核的液相向气相的转变,该现象被称为原子核的液气相变。不同于一般的相变,由于人们难以捕捉重离子核反应的中间态,对原子核液气相变的研究有着诸多困难。近年来,机器学习已经被引入用于研究顺磁-铁磁相变、拓扑序转变等凝聚态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余刚团队在反物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完成了超氚核与反超氚核质量和结合能的精确测量。该测量结果更新了近50年前测量的超氚核的Lambda分离能,显示了超氚核的Lambda分离能比早期测量结果约大三倍;超氚核与反超氚核的质量差在世界上首次以10-4质量精度验证了CPT(电荷共轭变换-宇称反射-时间反演)对称性在奇异物质原子核上的成立,这也是迄今为...
近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先后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吉林大学江风益校友、陈学思校友、戴永久校友、赵国春校友、肖文交校友、成秋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校堃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韩民教授和王广厚院士团队在发展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压力传感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An ultrahigh resolution pressure sensor based on percolative metal nanoparticle arrays”为题,发表在2019年9月6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Nat...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综,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27日在京逝世,享年90岁。章综,1929年5月生于江苏宜兴。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20世纪60年代先后在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软磁铁氧体的研究。70年代完成几项特殊用途的小型接...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于敏同志,于2019年1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伯灵院士做客云南大学东陆高端学术论坛。为师生带来题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促进我国高科技发展》的学术报告。师生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将“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光大,努力把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其执着的科研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让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
2016年12月14日,来自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INFN)的Claudia Tomei博士、IoanDafinei博士和Karoline Schaeffer博士一行三人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基地院士专家站、上海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用单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邀请访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基地,并分别作了题为New frontiers in particle physics, experim...
2015年5月13日上午,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技术应用专家,中国核爆炸理论、应用与抗核辐射加固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乔登江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乔登江院士因病于5月8日晚在上海病逝,享年87岁,走完了他作为一位特殊的国防战士曲折而传奇的一生。追悼会上,一起缅怀追思乔老的数百名同事亲朋中,包括来自苏州大学的代表。1957年起,乔老曾在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任教,曾任物理系...
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王克明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20日13时01分在济南逝世,享年74岁。王克明院士1939年3月2日出生于浙江乐清,196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历任山东大学物理系主任、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重离子加...
王乃彦,院士,核物理学家。1935年11月21日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并被聘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激光与粒子束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核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任该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同时担任国家“863”计划高功率准分子激光研究项目负责人,“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和惯性约束聚变主题专家组成员等学术职务。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1982年、1985年在内蒙古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1998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等科研单位长期从事科研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6月18日,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比利时那摩尔大学苏宝连教授受聘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席国际学术顾问仪式在行政楼503会议室举行,王树国校长为苏宝连教授颁发聘书。
张宗烨,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 原子核理论物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