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自然地理学 沙漠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113 秒)
大陆古环境研究中一个最令人兴奋的发现是季风边缘区的沙漠在过去经历了周期性变绿。沙漠变绿被认为给人类走出非洲提供了绿色通道,缓解了游牧文明的水资源压力,减少了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了解沙漠变绿历史及机制是广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2022年6月16日,纪念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第二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举办。
中国沙漠科学研究在过去的60年中经过几代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创建了中国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特别是近一年来,始终把握国际科技前沿,紧跟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目标,结合中国沙漠科学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广大沙漠研究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密切联系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和理论依据。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沙漠科学研究在“十三·五”期间更上一层楼,...
选取巴丹吉林沙漠最大、最深的湖泊诺尔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湖水和地下水八大离子、总溶解固体含量、稳定同位素18O和2H组成,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氚浓度,研究了诺尔图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湖水理化参数及同位素特征. 结果表明,诺尔图湖水理化性质年际和季节变化明显大于附近地下水的变化,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湖水混合较均匀,不同深度湖水的水化学型一致,均为Na-Cl-CO3-(SO4). 诺尔图湖水、地下水同位素沿...
《中国沙漠》是以沙漠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沙漠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沙漠学及相邻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注重区域性和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资源研究与全球变化等重大课题在沙漠学科上有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学说;促进沙漠科学研究和整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国内外学术水平的交流。
2011年5月5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荒漠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与示范”(编号:200733144)中“沙漠工程建设区生态产业试验与示范”课题(编号:200733144-3)进行了验收。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静博士所在的课题组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针对生物结皮在凝结水形成中的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凝结水是生物结皮生存的重要水源,对其光合作用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张静博士通过对生物结皮影响下凝结水量和持续时间的连续日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总凝结水量随生物结皮发育水平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依次为:裸沙 < 藻结皮 < 地衣结皮 < 苔藓结皮,即生物结皮的存在有利于沙漠地表...
在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成立30年来临之际,经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在2010年7月30日-8月3日召开“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成立30年暨纪念钱学森 ‘沙产业理论’学术研讨会”,开展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会议议题:荒漠化与绿洲化,沙漠环境与沙漠化,钱学森 “沙产业理论”及其贡献,内陆河流域生态与水,海岸风沙与环境,沙区生态恢复及防沙工程。
2009年9月27日顺利返回兰州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介绍说,中国科研人员首次由北而南成功徒步穿越世界沙丘最高大的巴丹吉林沙漠
50多年来,中国沙漠沙漠化科学发展,在填补学科研究领域空白,并以其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理论进展,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实践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发展的同时,又为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在内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和15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研究所为主体的国家级沙漠沙漠化研究机构,汇集了一批优秀...
Abstract依据生态基准面的理论制定了西藏高原沙漠化土地分类分级体系。运用遥感、野外调查与 GIS等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沙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高原沙漠化扩大 2151.68km 2,升级率达 2.3%,动态度为 0.154%,沙漠化程度明显加重,形成沙漠化发展、稳定及逆转三种类型区。高原沙漠化发展演化的内在驱动力是以气候为主的自然因素,外在驱动力则是人为的"三滥"活动...
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的同一条半固定沙垄,进行了放牧前后的地表覆盖 (包括植物和生物结皮)、沙面活动强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系统监测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2002年,自然沙垄80%以上的地表被植物和生物结皮所覆盖,除沙垄顶部外,其他部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2005年受放牧干扰的影响,生物结皮破损率达到80%以上,同期植物覆盖不及2002年的1/5,特别是短命植物变化最明显。2...
刘连友,博士,教授,男,汉族,河北省满城县人。主要从事风沙地貌、土壤风蚀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家七五攻关“黄土高原地区沙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生物结皮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的地表覆盖类型,也是维持其地表稳定的重要生物因子。论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及21世纪初的遥感影像,通过生物结皮指数提取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相应时期内的生物结皮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近30年来生物结皮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计算了各个时期内结皮覆盖的景观指数,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
以3S技术与PRA工具,通过对民勤盆地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与沙漠化、贫困化发生发展规律对比研究,表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弱是沙漠化、贫困化产生的内在因素,而人类活动则是强大的驱动力。石羊河流域武威盆地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造成进入民勤盆地水量日益减少,从20世纪50—70年代的4×108~6×108m3下降到目前的0.5×108m3,民勤盆地内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达30m...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