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遗传学 >>> 进化遗传学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进化遗传学 DNA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276 秒)
基因组三维结构、类器官技术、微生物组学研究、大脑单细胞测序、癌症疫苗……突飞猛进的生物技术不仅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也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当今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对此,《细胞》杂志发布特刊,专题讨论最新生物技术的前沿和发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员受邀针对古DNA技术的发展与未来撰写评述性论文(第一作者为中科院古脊椎所特别研究助理刘逸宸)...
2021年12月11日,《遗传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中科院生物学大类一区)以研究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导完成的古代东亚家猪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成果。研究获取了42例来自于黄河流域的中国古代猪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发现有部分类型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直到现在连续存在于中国家猪...
DNA能被提取的最久远纪录是多少?最新纪录是:165万年,提取自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的猛犸象牙齿之中。此前的DNA保存纪录来自加拿大育空地区,一段距今56万-78万年前的马腿骨。当地时间2月17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刊发了这一最新发现。科学家从1970年代挖掘的一组猛犸象牙齿样本中提取出DNA,并鉴定出一种新的猛犸象物种,该物种的后代在美洲一度繁衍壮大。
德国、中国及西班牙的科学家共同完成了一项出乎意料的人类进化学研究。据2013年12月5日英国《自然》杂志电子版上刊登的一篇论文称,科学家们日前提取了人类已知的最古老遗传物质,并成功解读其遗传密码,该分析结果将我们对人类进化遗传学的研究推前了20万年,可能会改变科学界之前对欧洲人祖先“家谱”的一些看法,并为人类进化史写下新的一页。
视频: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遗传学第57讲 基因突变和DNA损伤2。
视频: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遗传学第56讲 基因突变和DNA损伤1。
用8种限制酶分析了5种牛科动物,羚牛、黄牛、水牛、绵羊和山羊的线粒体DNA 的多态性。依据数学模型计算这5种动物间的遗传距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UPG 和NJ两种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羚牛与牛和羊的分化时间分别为4.02 Ma和3.72 Ma,因此将羚牛归入羊亚科较为合理。
采用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对厚壳贻贝2个养殖群体与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4个群体共获得30个单倍型。结果显示:在养殖群体中单倍型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要比野生群体的低,可能是由于只有少量的有效父母本对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有贡献所致。养殖群体与当地野生群体之间也未发生显著的遗传分化,可能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基因流。在今后厚壳贻贝养殖过程中,本研究可以用在对养殖群体进行遗传监测,从而保证养...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 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
本研究探讨了线粒体CO1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鲌属鱼类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中获得了鲌属4种鱼类共32个个体长度为816bp的CO1基因序列。利用MEGA软件计算鲌属鱼类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方法分别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鲌属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在系统树中,鲌属鱼类每一物种的个体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基于CO1基因的D...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德州大学的生物学家惊讶地发现一些哺乳动物DNA来自空中,并称此DNA为“空中入侵者”。如果此发现得以证实,它将改写进化史。
脊椎动物线粒体DNA的进化遗传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