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态系统生态学 院士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243 秒)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Mark Stafford Smith教授主编的英文著作《变化环境下的旱地社会-生态系统》(Dryland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在线出版。
当地时间2022年5月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2022年新增院士名单,共有120位院士以及30位外籍院士入选,以表彰他们在原创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杰出和持续的成就。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欧阳志云研究员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11月3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官网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此次共有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58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会第七、八届副理事长,第九、十届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当选。
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第一个聚焦于自然保护、阻止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全球性公约。自1993年12月29日《公约》正式生效以来,至今共有196个缔约方签署。为实现《公约》三大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及惠益分享,2010年各缔约方于日本爱知县通过了《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该战略计划包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重大项目立项名单,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傅伯杰院士牵头申请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重大项目获批,项目批准号为41991230,2020年1月启动实施,周期5年,资助直接经费1959.4万元。该项目依托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单位包括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
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于2019年10月22日公布了2020年联合会奖章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获2020年度 EGU“洪堡奖章”。该勋章以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名字命名,授予那些在发展中地区开展造福人类和社会的研究,在地球科学、行星或空间科学领域取得卓越贡献并产生重要国际影响的科学家。傅伯杰院士因在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与...
应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系统微生物学组梁超研究员和物质循环组张旭东研究员的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James M. Tiedje教授于5月20-22日来我所进行交流访问。
2017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应邀作了题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区域集成”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出席并主持会议,党委书记高玲瑜以及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访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并于2015年4月13日做了题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集成”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王世杰研究员主持。
“过去,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实施了大量生态建设方面的国家项目,确实见了成效,但生态退化的形势也更为严峻。由于体制的局限,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对生态系统的统一管理,这种状况到了该提出一些新的办法和对策的时候了。”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启动会暨高层研讨会上,国合会首席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表示。
2006年5月10日上午,孙鸿烈院士在“中国生态大讲堂”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生态系统综合研究如何为国家生态建设服务”的大会报告,强调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可以为生态系统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孙院士首先介绍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组建历程。他指出,组建CERN是由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强烈的人类活动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共同决定的。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就开始建立...
2006年5月10日上午,中国工程院李文华院士在“中国生态大讲堂”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实践”的大会报告。李文华院士介绍了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的意义和进展,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在生态系统评估中的应用。 李院士认为,生态学不仅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之一,同时还逐步成为政府决策和公民行为的重要科学基础。我国政府对生态问题愈来愈重视,并提出全面、协...
近日,孙鸿烈院士在长沙召开的“中国·洞庭湖湿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应加强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和流域综合管理。 孙鸿烈院士说,洞庭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目前的管理模式割裂了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难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他提出,湖南省市湿地主管部门要协调好各部门、各地区的利益,解决部门与地区利益的冲突与职能重叠,建立综合性的洞庭湖自然保护管理机构,将目前湖区内四个自然保护区...
2003年10月24日,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李文华院士应邀到会作重要演讲,题目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湿地保护”。李院士首先回顾了生态学发展历史、介绍了当前生态学发展热点以及生态学发展的前景展望,然后谈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保护对策。在回顾生态学发展历史时,李院士总结了传统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新时代生态学的使命等。在谈到全球变化时,李院士强调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及生态系统的...
马世骏(1915-199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生态学会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一届和第二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有害生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