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蛋白质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生物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工程 农业相关记录804条 . 查询时间(1.34 秒)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张勤教授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Improving multi-trait genomic prediction by incorporating local genetic correla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三种整合局部遗传相关信息的多性状基因组预测方法用于提高基因组预测准确性。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基因组庞大、高度重复且为异源六倍体,导致其完整组装长期面临挑战。2018年,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IWGSC)发布了中国春小麦参考基因组,成为世界范围内小麦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参考基因组,为小麦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育种改良工作提供了关键支撑,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进步。然而,当下该基因组组装中仍存在大量未解析的...
李爱霞,女,博士,校聘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0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4年、2014-2018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
2025年1月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2024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三亚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刘旭院士、万建民院士、刘耀光院士、钱前院士、胡培松院士、许为钢院士,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许江、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家保、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李丕学,作科所所长周文彬、副所长王文生,南繁...
何南,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2021年爱荷华大学医学院博后,主要从事构建基因编辑动物模型的相关工作。在美期间建立多个雪貂基因编辑模型,其中包括全球第一个AATD(抗胰蛋白酶缺乏综合症)的基因敲除和点突变模型。2021年至2022年,加入清华大学生科院时松海院长团队,作为主创人员筹建以雪貂为主的新型模式动物中心,并用雪貂制作了以人源性新冠病毒受体 hACE2基因敲入雪貂模型为代表的...
2025年1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家禽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酵母硒能较好地平衡母鸡健康、鸡蛋硒沉积效率和毒副风险,为有机硒在蛋鸡饲粮中的合理应用和硒强化蛋的科学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相关文章发表在《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上。
2024年12月3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可显著缓解黄曲霉素与呕吐毒素联合的负面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quaculture》(水产养殖)上。
2024年12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在大豆中鉴定出一个调控籽粒异黄酮积累的关键基因 GmMYB77 ,阐明了该基因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4年12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小亚基编码基因 OsrbcS 进行多基因和多位点编辑,创制了一系列突变体材料,并解析了RuBisCO小亚基特定位点调控水稻光合效率及产量形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5’UTR片段、生物材料及缩短葫芦科植物主茎长度的方法和相关产品。该5’UTR片段包含:核苷酸序列结构为B 1 ?X?B 2 ,其中,B 1 为SEQ ID NO:1所示序列,X为任意碱基或无碱基,B 2 为SEQ ID NO:2所示序列;其互补序列、简并序列或同源序列;与其杂交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上述序列的cDNA序列。本发明通过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删除葫芦科...
吉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简称:省重点实验室,英文全称:Jili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于1997年2月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复,依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任主任为郝东云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方荣祥院士。
主要从事“新型”抗虫耐除草剂功能基因发掘;基因及元件的智能设计与分子叠加;玉米生物安全评价与品种审定等工作。利用长链DNA组装与蛋白自剪切技术,实现“一基因多蛋白共表达”,创制BTbv、BT3AES等新型功能基因,构建3-5价抗虫、3-4价耐除草剂、6-9价复合抗性等多价分子叠加载体,创制系列玉米生物育种材料。
本团队围绕基因编辑技术在主要农作物中的应用开展相关研究。以玉米、大豆,水稻,牧草等东北地区主要作物为研究材料,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作物抗性、产量、改良品种品质,创制有育种价值的基因编辑种质育种前材料。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新种质创制等工作,探索成果转化,为作物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研究团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自然面上项目等项...
1999年贵州大学成立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2002年贵州省科技厅批准成立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2008年成为贵州大学直属的处级科研机构,2013年省编委批准成立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研究院下设3个研究所和1个中心,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3个省级创新人才团队、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是生物学国内一流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单位,“贵州省植物生理与植...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科研项目列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