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土壤物理学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2.161 秒)
张兴昌,男,196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党总支书记 所长、中科院西安分院院地合作处负责人,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土壤学会理事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土壤物理与土壤改良方面的研究工作。修正和建立了适合我国旱坡地土壤的EDI模型,揭示了固化剂加固黄土边坡稳定性的机理,完善了非点源污染模型,提出了矿区土壤复垦...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联合国外科研机构首次将物理过程纳入土壤呼吸的响应模型,证实了土壤物理过程和微生物过程共同影响土壤呼吸,为准确认知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以及新一代土壤碳模型的研发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本书除前言和附录外,共分9章。第1章为土壤基质和质地,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的概念和特性、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第2章至第4章为土壤水分保持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原理、方程以及田间土壤水分平衡;第5章为土壤热量状况,主要介绍土壤中的热量平衡以及传递过程和模型;第6章为土壤空气,主要介绍土壤中气体的组成、运动机制和模型;第7章为土壤溶质迁移,主要介绍了土壤溶质的质量平衡、迁移机制与模型及其田间管理;第8 章为土...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田有机污染生物消减创新团队阐明了土壤孔隙介质中磷对水铁矿胶体迁移的促进作用和钙对迁移的阻滞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主要研究土壤中水分、溶质(土壤组成元素、营养元素、外源物质)、能量的传输过程与规律,及其精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及联合管理模型;土壤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演变与水盐运动建模,土壤盐渍化防控、盐碱障碍消减和盐渍土资源利用,土壤退化及其环境效应,盐渍化的评估与预警。
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10)是全球碳循环模型中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证明,底物质量控制有机质分解的内在温度敏感性,而环境因子(如物理保护和矿物吸附等)会通过降低底物浓度来减弱有机质分解的表观温度敏感性。但目前对于Q10的抑制作用还未被量化。
近年来,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环境风化作用会导致微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包括微塑料表面电荷的变化。然而,不同电性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尚未被关注。
司炳成,男,1964年1月生,河北省邯郸市临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获加拿大Guelph大学土壤水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2013年间曾任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土壤科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终身教授。2012年入选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创新长期项目专家,于2013年4...
朱莲青,著名土壤学家。在土壤地理、土壤发生分类、水稻土的形成和特性、荒地勘测、农场规划以及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中做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