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木遗传育种学 >>> 林木育种学 林木遗传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林木遗传育种学相关记录1764条 . 查询时间(1.765 秒)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进化与保护研究团队联合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瑞典农业大学和于默奥大学等单位,首次构建了包含22个栓皮栎个体的泛基因组图谱,系统鉴定了54万个高质量结构变异,阐明SVs与SNPs(单核苷酸变异)在气候适应性中的功能互补机制。基于栓皮栎与麻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和基因型-环境关联分析,锁定染色体9上250 kb的Chr9-ERF区域(含8个串联...
榕属是最大的木本植物属之一,全球超过800种,其近缘物种同域分布的现象非常普遍。尤为重要的是,榕属植物与传粉榕小蜂之间形成了高度专性传粉关系,使得在分析其遗传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时,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变量,从而更准确地分离出影响遗传结构的因素。对叶榕(Ficus hispida)、异形花榕(Ficus heterostyla)和肉托榕(Ficus squamosa)是榕属中的三种近缘雌雄异株植物,它们在...
植物叶片中蕴藏着数以万计的代谢物分子,这些被称为“代谢组”的化合物不仅是植物应对高温、干旱等环境胁迫的“生存工具库”,更是其与外界生物互动的“化学语言”。它们既能吸引传粉者促进繁殖,又能合成毒素抵御病虫害,甚至通过调控资源分配(如优先合成防御物质还是生长所需的糖类)影响植物的生存策略。传统研究多关注种间变异(即不同物种间的代谢物差异),并常用物种平均值代表整个种群。然而,在热带森林中,同一物种的不...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又名麻疯树,是大戟科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因其种子含油量高(30-40%),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适合在热带干旱地区种植,且不与粮食作物竞争。然而,受遗传多样性限制,小桐子表现出晚熟、产量不稳定及抗逆性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商业化发展。近年来,小桐子根腐病在多个种植区域广泛发生,导致叶片脱落、茎腐烂和产量下降,影响了小桐子的规模化种植。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科...
近日,黄建平工程师和殷建涛高级实验师在《云南林业》杂志(2025年第1期),发表一篇题为“保护热带雨林的功臣树种——铁刀木”的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铁刀木这一树种。 该文共计四千多字、四张精美照片,用四个版面详细介绍了铁刀木的利用来由、生态特性、生物学特征、木材质量与生产生活中运用、薪炭林贡献、园林观赏价值、混农林植物搭配、食用方法与味道、傣语名称与含义等内容。
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因其较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自1955年引种至科尔沁沙地南缘用于固沙造林成功后,逐步在周边及三北地区推广。目前,沙地樟子松已经成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工程)中最重要的常绿针叶造林树种(图1a)。然而,早期引种的樟子松固沙林在林龄达到35~40年后,出现了枝叶黄化、生长衰弱、病虫害发生,...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由于干旱会显著抑制苜蓿的生长并加速开花,严重影响其产量和牧草品质。随着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频率和严重程度持续增加,苜蓿在全球范围内的种植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挖掘和利用苜蓿耐旱基因,揭示其调控机制,对培育耐旱苜蓿种质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廖婷,1989年6月出生,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研究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学科简介。林学:(1)森林培育学(2)林木遗传育种(3)森林经理学(4)森林保护学(5)经济林学(6)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7)森林生态学(8)木质材料高值化利用。林业工程:(1)林产化学加工工程(2)生物质能源与材料(3)木材科学与技术。
2025年2月18日,由我校吴家胜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木本粮食树种高产与品质形成调控机制”启动会在东湖校区召开。会议分为项目启动仪式、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质询、项目实施方案内部研讨三个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
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用材树种。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与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组成杉木育种科研团队,在茫茫大山中寻优树、于寂寂深林间育良种,推动杉木育种科研与推广应用取得重大成果。他们选育的杉木良种已推广至15省份,造林面积达3000多万亩。
《浙江林业科技》2024年第2期。
《浙江林业科技》2024年第1期。
近日,国家林草局发布2024年度林木良种名录公告,由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原国家林草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主持选育的“中桐1号”泡桐和“中桐16号”泡桐通过审定,实现了我国泡桐国家级良种零的突破。
现有科技人员2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0人;博士4人,硕士13人,第一批八桂青年学者1人、第一批广西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南宁市B类人才1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3人。团队以中青年骨干为主,涵盖林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等多个学科专业人才。现设四个团队:乡土速生阔叶树研究团队、珍贵树种研究团队、林业生物技术研究团队、林木基因工程研究团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