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通讯员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181 秒)
为加强医院通讯员队伍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医院宣传质量,2023年3月3日下午,2023年第一期新闻通讯员培训班在医技楼六楼大会议室举行,特邀羊城晚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璇,社教育健康部副主任王倩、健康研究院院长黄海昀、健康研究院汪芳、医疗记者薛仁政指导,医院党委书记李绍波、党委副书记孙健、及全体通讯员、机关职能部门代表与科室主任、护士长代表参加。
为进一步提高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通讯员的新闻信息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党总支副书记曹红亮、《上海农业科技》责任编辑杜辉受邀在于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举办的“蔬菜经济研究会通讯员业务培训班”上作专题报告。曹红亮、杜辉分别作了题为“新闻写作常识与技巧”和“如何撰写科技论文”的专题报告。本次培训班由陈建林副秘书长主持,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通讯员共20余人参加了...
2015年5月6日下午,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在上海灿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了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网站和《蔬菜信息》报上半年通讯工作会议,衣开端会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研究会部分理事单位和各区县通讯员2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科技人员鲁博应邀参加会议。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闻通讯员简史》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该书记述了自唐宋以来,中国新闻通讯员出现、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而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一部专门研究通讯员发展史的书籍,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学术委员何光先在该书序言中,称这是“一部填补新闻史空白的专著”。
在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群众路线被视为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就是“群众办报”。为了鼓励广大通讯员为红色根据地的党的报刊撰稿,采取了支付稿费、实物奖励、优惠邮资、登报表扬、授予荣誉等精神的和物质的办法,有效促进了通讯员队伍的扩大。
7月29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通讯员培训会暨陕西采编中心成立大会在我校顺利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匡镜明教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副主编周文辉教授,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秘书长、学位办主任孙朝,陕西省学位办副主任杨俊利,西安交通大学副教务长陈花玲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李秀兵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通讯员、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过去革命根据地人民监察实践为基础,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了人民监督的独特形式——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不够深入和系统。研究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活动,对于当代监察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区健康教育所、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健教科、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激发我市广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总结我市健康传播工作的成绩和表彰先进,促进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我所决定召开健康传播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
新闻敏感是通讯员在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林林总总的客观事物中,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我国通讯员的基本素养,是我们通讯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是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西方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
通讯员到记者编辑     编辑  记者  通讯员       2009/10/11
“逼上”新闻路 “闯进”报社门 我是被“逼上”新闻之路的,是靠勇气“闯进”报社大门的。 1989年,我在南京军区某部服役时,部队领导见我文字写得通顺,便安排我搞新闻报道。当时,我对新闻还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于是,我硬着头皮,拿起《新闻写作基础知识》、《新闻写作入门》、《新闻写作学步》等有关新闻业务方面的书籍啃起来。新闻,在我脑海里这才有了一个轮廓。于是,我开始试着写新闻了。
在以往关于新华社历史史料的搜集过程中,仅从个别老同志的回忆中得知红中社时期曾出版过一份名为《工农通讯员》的业务刊物,但从未见到过这份刊物的原件、复制件或复印件。这一发现,可以说填补了相关史料的一个空白,对于研究红中社时期通讯员工作与新闻业务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样当好一名计生系统基层通讯员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工作,提高通讯员队伍的信息意识和文字能力,2007年10月25~26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举办了2007年度通讯员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新华社上海分社资深记者李荣作了“科技写作”专题讲座,李荣记者从寻找科技新闻的“最”、抓住科技新闻的细节和注重倾听和观察等方面为通讯员上了生动的一课,给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今后的信息采编工作以很大启发。
近两年来,在我国的电视新闻战线上,活跃着一支越来越不可小觑的生力军。他们不是记者,却往往比真正的记者抢先一步赶到现场;他们不是专业摄像师,手持简单的家用DV摄像机,却也能够有模有样地拍出清晰、生动的新闻画面。他们,就是被称作电视台“编外部队”的“DV通讯员”。但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专业素质的不足,相关制度、政策的滞后,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
2006年9月9日至11日,本报第三届河南全省骨干通讯员新闻研讨会在临颍县南街村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00多名基层通讯员参加了本届研讨会。11日上午,与会者还听取了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关于南街村发展壮大历程的报告,参观了南街村、龙堂村、北徐庄村的村容村貌及多家企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