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4.6V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047 秒)
LCO材料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首选锂离子电池正极。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北京大学潘锋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研究员合作,提出了一种正极界面工程策略,通过氟化4.45V商业钴酸锂(LCO)的近表面晶格,开发出4.6 V下的快充稳定长循环正极材料。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上。
2024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潘锋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研究员合作,提出了一种正极界面工程策略,通过氟化4.45V商业钴酸锂(LiCoO2,LCO)的近表面晶格,开发出4.6 V下的快充稳定长循环正极材料。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成会明院士合作,开发出一种安全、绿色、低成本的“氯化锂包水”高浓水系电解液,并以此构建出宽温区1.6V高电压水系MXene微型超级电容器。MXene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高的电导率和超高的体积电容,是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之一。但是MXene在...
2022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成会明院士合作,开发出一种安全、绿色、低成本的“氯化锂包水”高浓水系电解液,并以此构建出宽温区1.6V高电压水系MXene微型超级电容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E01组博士张杰男、李庆浩,在研究员李泓和禹习谦的指导下,采用Ti、Mg、Al三种元素痕量掺杂(掺杂比例 <0.1 wt%),使得钴酸锂材料在4.6 V高电压充放电过程中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图1)。该团队进一步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斯坦福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等相关...
为了准确鉴定簇毛麦6VS易位染色体小片段的长度和断点位置,根据定位于小麦第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短臂不同区段的EST序列,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PCR引物,成功开发出3个对6V染色体短臂特异的分子标记(CINAU89740、CINAU90730、CINAU91390)。利用小麦和簇毛麦第六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短臂的12个缺失系对簇毛麦6VS的8个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了定位。标记CINAU88...
为开发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特异的分子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对缺失系进行鉴定,选用11个RGA和17对STS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其中1个RGA引物和1对STS引物在对普通小麦扬麦5号、簇毛麦及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进行多态性分析时,分别检测到一条约1 000 bp和约800 bp的多态性片段,将这两个标记转化为稳定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分别命名为CINAU17-1086和CINAU18-7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