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木相关记录178条 . 查询时间(0.344 秒)
本文集为“历史时期考古青年论坛(第四届)”文集。该论坛由王煜、陈晓露、赵俊杰三位青年学者发起,旨在举办国内历史时期考古领域青年学者研讨的高端平台。论坛为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好评。第四届由北京大学主办,遴选了全国高校中各考古学重镇的多位优秀青年学者作为报告人,并邀请考古学顶尖学者五人作为评议人。论文集共收录论文二十余篇,时代从战国直至清代,包含整个历史时期考古的研究范畴...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团队与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国际期刊Engineering Microbi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A New Bio-oxid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Iron Deposits from Waterlogged Wood of Nanhai I shipwreck,Guangdong,China。山东...
乌兰木伦遗址是一处露天遗址,2010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河左岸,可能为一处石器制造和屠宰动物的场所,距今6.5万~5万年。遗址丰富的考古学、古生物和古环境学等数据为晚更新世华北古人群生活方式与生存背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地处东亚北部人类迁徙的重要腹地,其发现和研究在华北腹地以北、连接东亚大陆与东北亚的走廊地带为现代人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对鄂尔多斯高原...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第2地点2014年度发掘揭露出一处大规模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动物群脚印和植物遗迹化石面。经初步研究,这一发现在旧石器考古遗址中十分罕见,是一处具有重要考古、人文和社会价值的文化遗产。
2023年5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荣誉课程”系列讲座《郑家湖墓地出土饱水木漆器保护与修复》在复旦大学北苑学生生活园区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举行,由复旦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陈景茵主持该学术活动。本次讲座荣幸地邀请到了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李澜老师,她以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饱水木漆器的保护修复工作为案例,从项目基本概况、文物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检测分析、保护修复理念及目标、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路...
信仰萨满教的北方少数民族在千百年来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原始信仰,还把自己周边生活中的许多动物、植物当作神灵来崇拜,并把这些神灵艺术地绘刻在树皮上、木板上,应用于神器、生活器皿、生活器具上。
本书为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河流域旧石器考古发现精品文物图录,分别介绍了乌兰木伦遗址、西乌兰木伦河旧石器考古调查、西乌兰木伦河第10地点试掘、东乌兰木伦河旧石器考古调查发掘和采集的石器及动物骨骼,还包含了一批尚未发表的实物资料。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及其重要考古发现,促使考古工作者开展乌兰木伦河流域的系统旧石器考古调查,目的是确定乌兰木伦遗址原料产地,以及进一步丰富乌兰木伦河流域的古人类活动信息。经2011年和2013至2014年西乌兰木伦河流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和试掘,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更是找到了一大批新的旧石器考古地点。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77个,采集近2000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目前,这批资料已...
2011年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乌兰木伦河流域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并于2013年和2014年对WI10地点进行了试掘。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77个,采集石制品近2000件,试掘石制品357件。文化对比表明,乌兰木伦河流域调查和试掘石制品的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特征,是中国旧石器文化演化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存在一些西方文化元素,表明鄂尔多斯地区是早期人类迁徙...
特木勒,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韩国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蒙古史、元史、中外关系史、民族学。
2018年—2019年,我们在西吴壁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一组特殊遗迹。为了解这组特殊遗迹的性质,我们首先通过精细化发掘对其进行了完整揭露;在此基础上,结合考古背景,从民间材料寻找线索,对其性质与功能形成初步判断;进而通过实验考古等手段,科学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最终确认这组特殊遗迹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木炭窑。
2022年3月17日,为加快推进应县木塔危险性研究和提出科学可行修复方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应县木塔保护项目专家咨询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副院长许言、乔云飞、教授级高工张之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研究馆员韩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关建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姜笑梅和周海宾、清华大学教授刘畅和丛鹏、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
2022年2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四川古建筑调查最新成果,建立起适用于四川地区的木构建筑断代标尺。该院古建中心的“四川元明建筑”专题数据库,系统科学地调查了川内古建筑100余座,采录并上传了83处古建筑VR数据。此次调查,还重新确认或限定了四川地区23处古建筑的修建年代。
热合木吐拉·艾山,男,196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新疆历史学会理事、中亚学会理事、自治区宣传部讲师团成员。研究领域:中共党史、国家安全,宗教中国化
考古学者发掘出的大量木结构建筑基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木结构建筑基础,距今有4700年左右的历史。10月9日,在“考古中国”项目和“中华文明探源”项目——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遗址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上,专家们公布了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