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圈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097 秒)
文化景观考古学是整体考古学和比较考古学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之一。在持续的辩证运动中,人类群体改变了他们所生活的空间,反过来又被这些空间所改变。本书介绍了塞内冈比亚的3个案例,所使用的数据采集于过去15年间进行的十余次实地考察。
福建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当下,如何传承和发展?福建省代省长赵龙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福建将充分发挥世遗大会溢出效应,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保护好福州古厝等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支持泉州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城市,支持厦门、莆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2022年1月24日继续在福州召开的福建省两会上,福建省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建言进一步发挥世遗大会溢出效应,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
徐行可以其藏书保存的完整性、版本价值的学术性、阅读利用的开放性,以及“书为士所用”“书非赀财,自当化私为公”“不为一家之蓄,俟诸三代之英”等藏书思想,成为民国时期湖北乃至全国藏书家的优秀代表。本文根据前代学者遗存的日记、信札、徐氏后人的回忆及访谈资料,按照藏书界、学术界、图书馆界三大职业圈子的划分,对徐行可的交游情况进行叙事性的历史考察,从徐氏与其友人之间的抄书、借书、鬻书、藏书、读书、校书、编书...
为进一步深化川渝地方志工作交流合作,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10月16日,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文海一行前往成都,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共同召开座谈会,双方志办领导班子和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2020年6月,川渝地方志机构签署了《深化川渝地方志工作合作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此次会议即按照协议内容,推进合作进程,优化合作方式,推动川渝地方志融合发展。
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盆地又有考古新发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泥河湾马圈沟遗址考古队项目负责人王法岗18日透露,他们在泥河湾盆地内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马圈沟遗址内发现石制品792件、动物化石1573件。石制品特点鲜明,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可能代表了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的第一次石器技术革命,为认识中国北方早更新世石器技术具有重要价值。此次发掘进一步完善了早更...
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盆地又有考古新发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泥河湾马圈沟遗址考古队项目负责人王法岗18日透露,他们在泥河湾盆地内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马圈沟遗址内发现石制品792件、动物化石1573件。石制品特点鲜明,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可能代表了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的第一次石器技术革命,为认识中国北方早更新世石器技术具有重要价值。此次发掘进一步完善了早更...
不久前,上海举办了一场考古界的“奥斯卡”盛会——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论坛主题是“水与古代文明”,而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正是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在论坛期间受到广泛关注。
我们今天所说的“首都圈”,古代相关的称呼很多,有王畿、帝畿、畿内、畿甸、京畿等等。古人对首都和首都圈非常重视:“王畿者,四方之本也。京邑者,又王畿之本也”;“京师者,天下之本,而畿甸者又京师之辅也”;“畿甸者,天下根本之地”;“京畿者,天下之根本”。由于首都及“首都圈”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各个王朝除了在军事、经济上重视外,在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体制上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 古代首都圈的政区设置有四大...
山西师范大学世界现代史课件第十四章 亚太地区诸国的发展与亚太经济圈的形成。
我们的生活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圈子,古人也一样。清季张之洞任督抚时期,凭借自身的“清流”背景与学术威望,就在其周边形成了以昔日“清流”士人为核心的学人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一书,对此做了着重探讨。这一期《星期学术》版就为您呈现此书作者与三位学者的精彩讨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课件第十三讲唐文化圈的形成。
马圈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最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正是它的发现与研究,将泥河湾乃至东北亚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到距今175万年之前。1992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泥河湾盆地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随后开展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马圈沟遗址自发现之日起,就被认为是泥河湾盆地内最为古老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因之倍受关注和重视,而围绕该遗址的考古调查几乎没有间断过。直到2000年,河北省...
河西地区从张骞通西域、霍去病破匈奴开始,经过六七百年的开发和经营,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已发展成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一个独特地域。中原文士的涌入,佛教文化的传播,五凉各政权执政者的崇尚重视,使这一地区的文化呈现出极盛的面貌,涌现出了一大批硕儒高僧,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圈,并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
河北泥河湾马圈沟遗址发现于1992年,2001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证明,在同一地质剖面上有不同层次的3个文化层,随即命名为马圈沟遗址第一、二、三文化层。关于层位最低的第三文化层的年代,专家推测它可能接近或超过距今200万年前(详细报道见2001年11月2日《中国文物报》)。 为了研究马圈沟遗址的年代问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从2002年起,分别聘请相关单位围绕年代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进行了科研和年代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