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凝聚态理论 金属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学 电介质物理学 晶体学 非晶态物理学 液晶物理学 薄膜物理学 低维物理 表与界面物理学 固体发光 磁学 超导物理学 低温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凝聚态物理学 W态相关记录233条 . 查询时间(0.252 秒)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研究员曹亮与合作者,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多功能物性测试系统,在范德瓦尔斯层状结构的晶体研究中,引入层间平移自由度,为材料物态的有效调控提供了“纯净”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材料中电子和空穴通过吸引库伦相互作用形成束缚电子-空穴对,被称为激子。在窄带隙半导体或半金属(带隙为负)中,当激子束缚能超过带隙,在足够低的温度下激子会发生凝聚,形成一类奇特的关联绝缘基态——激子绝缘体态。激子绝缘体的概念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被提出,但在真实材料中是否存在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激子凝聚过程中电子态对称性破缺,通过电子-晶格耦合引起晶体对称性破缺,导致电子和晶格不稳定的共存。目前仅有很少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林志荣和王镇团队,联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鲁勇、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Per Delsing、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教授蔡兆申,利用片上集成的超导量子电路,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快速制备和储存薛定谔猫态的方法。2023年10月11日,相关成果以Fast generation of Schr?dinger cat states using a Kerr-tunab...
自然状态下太阳光辐照强度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十几倍涨落。植物要维持正常的生长状态,必须能够在低光条件下保持高效捕光和传能(捕光态),又要在高光条件下避免强光辐照损伤(光保护态、能量淬灭态或淬灭态)。植物光合系统已进化出在高、低光条件下的状态切换功能。由于从光保护态切换到捕光态的速率滞后于光强的动态变化,理论计算表明该滞后效应可导致高达20%的光合效率损失。实验上,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提高状态切换速率...
二维笼目(kagome)晶格体系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晶体构型和拥有平带、范霍夫奇点和狄拉克锥等特殊的电子结构,为研究超导、电子关联以及拓扑及其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其中笼目超导体AV3Sb5 (A=K, Rb和Cs)因其新颖的电荷密度波序、向列相序以及展现出的反常霍尔效应和可能的非常规超导电性等,尤其激发了人们在笼目体系中寻找新奇物性的广泛兴趣。探索具有类似笼目结构的新材料和对其特征电子结构的...
低温下电阻随温度的线性变化是奇异金属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非常规超导材料中经常发现。高温超导电性对这种奇异金属态的依赖关系一直是高温超导机理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可能隐含了破解高温超导机理的“密码”。一般情况下,高温超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既包含线性项,也包含温度的平方项,近似可用一个温度的幂律函数,R(T) = R0 + ATα, 或是R (T) = R0+ AT + BT2 来描述。幂指数 α=...
铜基纳米颗粒(CuNPs)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原料易得、毒性低、可调谐的小尺寸、可定制的表面化学性质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能量转换、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备受关注。特别地,发光效率高、荧光寿命长的CuNPs发光材料促进了光学传感器的发展。然而,对于晶态金属基纳米材料而言,因晶格结构的长程有序性,其反应活性位点较少,且由于其无法达到绝对零度导致存在的晶体缺陷会抑制光生电子转移。因此,探索CuNPs的新...
2023年3月16日,Struc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课题组完成的研究论文(Addressing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f Proteins Embedded in Crystalline Ice)。该研究发现了晶态冰包埋的冷冻电镜样品会产生收缩形变,且形变随降温速率的增加而减少,并从晶态冰形成的降温速率出发发展了新型的无收缩形变的立方晶系晶态...
2023年1月1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刘晓迪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许金时教授团队和四川大学王俊峰研究员,首次实现了高压环境下碳化硅双空位色心自旋量子态的相干调控和高压磁探测。相关结果发表在Nano Letters 上。
不同于晶体塑性的位错机制,非晶态固体塑性变形的基本载体是原子或粒子以集团模式的局域协同重排,通常被称为“剪切转变”(shear transformation,ST)。通过非局域弹性效应,ST事件可自组装形成不同时空尺度的塑性事件,如宏观屈服、局部化剪切带等。研究表明,邻近屈服以及屈服后的塑性事件处于一种时空高度关联的雪崩状态。然而,在远离屈服的宏观弹性阶段,塑性事件是否存在时空关联以及事件之间如何...
不同于晶体塑性的位错机制,非晶态固体塑性变形的基本载体是原子或粒子以集团模式的局域协同重排,通常被称为“剪切转变”(shear transformation,以下简称 ST)。通过非局域弹性效应,ST事件可自组装形成不同时空尺度的塑性事件,如宏观屈服、局部化剪切带等。研究表明,邻近屈服以及屈服后的塑性事件处于一种时空高度关联的雪崩状态。但是在远离屈服的宏观弹性阶段,塑性事件是否存在时空关联以及事件...
2022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院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二十五室)袁开军研究员团队发现了一种具有多光子激发自陷态激子发光的全无机Cs2TeCl6无铅钙钛矿晶体。
旨在研究亚纳米尺度物质的精准构筑、结构演化、构效关系及高精度表征,重点关注亚纳米尺度物质由于尺寸效应带来的新结构、新机理和新性质。实现亚纳米尺度物质聚集态精准构筑与调控,揭示亚纳米结构的动力学行为和演化规律,发展亚纳米尺度物质及其宏观组装体性质的高精度测量、模拟与表征方法,拓展亚纳米尺度物质功能体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