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HIV-1相关记录170条 . 查询时间(0.444 秒)
美国杜克人类疫苗研究所研究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表面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观察到,HIV包膜上有一种糖蛋白,可在百万分之一秒内打开和关闭。如果能够将抗体特异性地附着在这个小结构上,防止它突然打开,将是阻止感染的关键。这一发现有望带来一种新的病毒表面处理方法,最终开发出艾滋病疫苗的广泛中和抗体。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杨贝课题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tructures and immune recognition of Env trimers from two Asia prevalent HIV-1 CRF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我国HIV-1病毒的主流亚型(即流行...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免疫学和传染病系罗杰· 夏皮罗(Roger L. Shapiro)团队一项在感染艾滋病毒(HIV)的儿童中进行的早期试验表明,广谱中和抗体(bNAb)可为控制HIV-1复制提供标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替代方法,并可能对HIV-1病毒库具有免疫治疗作用。相关论文于当地时间7月5日在线...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利:抗HIV病毒的多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缺乏直接感染HIV-1的动物模型是制约艾滋病研究的关键瓶颈之一。平顶猴是目前报道唯一可感染HIV-1的旧大陆猴,国内分布的平顶猴物种为北平顶猴。在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永唐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平顶猴宿主限制因子TRIM5ɑ与CypA发生融合,TRIMCyp蛋白丧失了限制HIV-1复制的功能,从而阐明了平顶猴易感HIV-1的分子机制。首次了建立HIV-1感染北平顶猴(Macac...
德国科学家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一名白血病患者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9年、暂停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4年里,表现出对1型艾滋病病毒(HIV-1)的持续抑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医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共约3840万例,新感染约150万例,全年死亡约150万例。尽管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成功应用使艾滋病逐渐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传染病,但仍缺乏有效清除病毒的药物和治疗手段。目前已有30多种靶向HIV-1生命周期不同过程的艾滋病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但绝大部分属于直接靶向病毒的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易产生获得性耐药突变。相...
HIV/AIDS仍然是危害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虽然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仍不能彻底消除患者体内潜伏的HIV。粘膜免疫系统是HIV感染的主要部位,而肺部是粘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HIV复制的效应位点。在艾滋病发病进程中,肺部微生物侵袭频繁发生,加重了机体的炎症反应。宿主抗病毒因子能够有效地抵抗病毒感染,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减缓疾病进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段子渊和陈小平联合课题组,通过建立中国猕猴HIV(人免疫缺陷病毒)和疟原虫共感染模型,比较SIV(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前的预存疟疾和SIV感染后的随后疟疾对SIV感染进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人合并感染HIV和疟疾的研究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在研究共感染问题时,应强调两种病原体(HIV和疟原虫)的感染顺序。相关研究成果7月1日在Cell Communication ...
由于至今没有艾滋病疫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是目前临床上最行之有效的防治HIV/AIDS手段。cART能有效地抑制HI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将病人的病毒载量抑制到检测线以下,但其仍然不能彻底地清除体内病毒和无法治愈HIV/AIDS患者。HIV潜伏库的存在是阻碍艾滋病治愈的根本原因。潜伏病毒库在HIV感染宿主后几天之内就会形成。HIV基因组逆转录后可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整合的病毒基因组激...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在发现艾滋病病毒(HIV)近40年后,HIV已导致3630万人死亡,至今尚未开发出有效疫苗。美国威斯塔研究所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一项新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一种独特的类天然三聚体能在小鼠体内形成Tier-2中和抗体(一种对抗HIV的重要抗体),为开发艾滋病疫苗带来了希望。
2022年1月5日,广州健康院王建华和陈凌课题组合作揭示调控HIV潜伏的重要细胞信号通路,发现能够高效激活潜伏HIV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提示该化合物可用于HIV潜伏根治手段,相关成果以Pharmacological suppression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reactivates HIV-1 from latency via activating Wnt/β...
2022年1月5日,广州健康院王建华和陈凌课题组合作揭示调控HIV潜伏的重要细胞信号通路,发现能够高效激活潜伏HIV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提示该化合物可用于HIV潜伏根治手段,相关成果以Pharmacological suppression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reactivates HIV-1 from latency via activating Wnt/β...
科技日报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杂志8日发表的一项病毒学研究,美国哈佛医学院科学家描述了一种HIV感染抑制剂,能够通过一次注射为恒河猴提供长期保护,避免其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HIV)。这类抗病毒药有望改进预防手段以减少HIV传播,但还需临床试验评估这类抑制剂对人类的有效性。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Dan Barouch和合作者研究了一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抑制剂,能够通过一次剂量为恒河猴提供长期保护,避免其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HIV)。这类抗病毒药或有望改进预防手段以减少HIV传播,但还需临床试验评估这类抑制剂对人类的有效性。相关研究12月8日发表于《自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