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兵器科学与技术 学相关记录326条 . 查询时间(2.493 秒)
针对选用ZG40Cr25Ni20Si2耐热钢制造的某型号燃气舵安装壳体复验过程中出现的力学性能偏低现象,研究固溶处理对材料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该产品后续失效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1 080 ℃,保温时长90 min的固溶处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常温和900 ℃高温下抗拉强度分别提高11%和14%,900 ℃高温下伸长率提高14%。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该牌号产品的...
沈阳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弹药学考试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2011弹药学大纲。
二轮车的主要事故碰撞对象是汽车,而且一旦发生二轮车与汽车的碰撞,则二轮车的骑行人伤亡率较高。首先开展二轮车与汽车的一般二维点碰撞力学机理探究,之后建立适用于各种碰撞类型的二轮车与汽车碰撞模型,接着推导出两者碰撞前和碰撞后的速度,最后通过计算机编程和PcCrash软件进行事故重建。结果表明:Matlab数值计算、PcCrash模拟仿真所获得的二轮车与汽车碰撞后轨迹、最终停止位置和事故现场情况高度...
为了研究设计的脱壳弹出炮口后弹托与弹体的分离状态和气动变化,采用Star-CCM+重叠网格技术耦合流体控制方程和刚体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对弹托分离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固定初速下弹托与弹体的运动轨迹及分离姿态。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离状况与仿真基本吻合。最后研究了分离过程中弹托与弹体的气动力变化,为次口径脱壳弹弹托分离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
基于滤波白噪声法,构建了单轮时域路面激励模型;考虑前轮后轮之间的延时特性,基于路面位移功率谱密度构建了左半车时域路面激励模型;考虑左轮右轮之间的相干性构建了前半车时域路面激励模型;以此综合构建出整车四轮时域路面激励数学模型。对所构建的路面激励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说明了所建立的整车四轮时域路面激励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采用ADAMS和ANSYS软件,对某手枪的压杆和扳机簧做柔性化处理,根据该手枪射击过程的实际受力关系施加载荷和约束,设置仿真参数,建立该手枪的刚柔耦合模型,进行手枪自动机构的动力学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上述刚柔耦合模型可以全面准确仿真某手枪自动机的动力学特征,为该手枪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
为了准确评估小型密闭舱内爆炸载荷对泄压口处金属结构的损伤效应,对含预制损伤膜片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 AUTODYN 软件建立装药-空气-爆炸舱-膜片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并考虑Q235钢材料动力学本构特性及装药-空气-结构间流固耦合作用,分析爆炸舱内爆过程中冲击波压力波形,探索不同药量下爆炸冲击波载荷特性和传播规律,揭示膜片损伤模式与冲击载荷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爆炸舱内...
提出一种适用于某型防空导弹发射车起竖系统的传感器选型评价方法,将可拓学理论中的物元理论与关联函数相结合,建立振动传感器选型影响因素关联函数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各选型方案的关联度。结合具体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可拓学理论优化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为防空导弹起竖系统传感器选型提供了方法支撑。
从力学性能的实验测试方法、界面破坏过程数值模拟以及界面破坏理论3个方面,综述了SRM装药界面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中的难点是动态加载条件下SRM装药界面力学性能的实验测试方法,可以借鉴针对复合固体推进剂的中高应变率的实验测试方法;低温条件下对SRM装药界面力学性能实验开展极少,可以借鉴针对其他非金属材料粘接试件的低温力学实验研究方法;装药界面数值模拟研究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将成为今后...
赵有利,高工,研究员,长期从事多管火箭武器设计与研制工作,曾担任国家高新工程项目多管火箭武器系统总设计师,获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贠来峰,高级工程师,产业教授,2008年毕业博士,1973年11月生于陕西华阴,专业:兵器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弹药、发射动力学、发射安全性、弹药质量监督。1995年6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火箭发动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3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5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江苏永丰...
何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5月生于陕西省渭南市。2000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弹道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3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进入中山大学工学院任教,2008年10月调入南京工业大学力学系工作。主要从事计算工程力学及软件开发研究研究,主持参与国防973项目...
王燕,副教授,1986年9月生于江苏常州。2008年6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4月获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发射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弹药安全性研究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弹药发射安全性研究,主持国防973子课题1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承担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专项、086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总装重点预研项目等10多项国家...
于海龙,副教授。1977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望奎县。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弹道工程专业,2008年6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0年9月博士后出站。2010年10月进入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作,现任自行武器动力学研究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武器系统发射动力学、坦克装甲车辆振动与噪声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