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增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产增殖学 虾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172 秒)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徐后国等研究发明的“一种提高凡纳滨对虾繁育性能的亲虾培育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8109783255。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营养饲料领域,所述方法在凡纳滨对虾亲虾培育过程中分不同的阶段通过分别控制雌雄亲虾饲料中不同类型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和比例来调控亲虾性腺发育和繁育性能。本发明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亲虾的性激素分泌、性腺发育、产卵量...
2020年8月27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申请的“克氏原螯虾家系登记管理系统V1.0”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为2020SR0996263。该系统是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一款针对克氏原螯虾家系的登记管理系统;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和繁殖学特性,免除了复杂的手工参数设定,特色化的“一键式”操作,大大节约了使用时间;在克氏原螯虾家系的性状记录中,支持文字和图片记录...
为获得湖栖鳍虾虎鱼性腺基因表达谱,筛选性别决定、配子发生和繁殖相关基因,本研究对其卵巢和精巢分别进行了RNA-Seq分析。测序原始数据经de novo拼接组装共获得62 573个单基因(unigene),N50和平均长度分别为3 082 bp和1 869 bp。在NR、NT、SwissProt、PFAM、KOG、GO及KEGG数据库中对上述获得的unigene进行注释,分别有41 480、32 8...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李健等发明的“一种鉴定脊尾白虾近交家系的微卫星标记引物及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授权专利号:ZL 201710028664.2。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所述微卫星标记名称为ES034、ES096,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引物进行脊尾白虾近交家系鉴定的方法,利用两对微卫星引物对脊尾白虾群体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判别群体内个体间的近交程度,当所有个体在146...
2018年5月1日,昌邑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在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虾蟹良种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站、青岛农业大学和昌邑市海洋环境监测站等相关单位专家组成。
从成熟的克氏原螯虾卵巢中提取总 RNA,通过同源克隆得到了卵黄蛋白原受体 cDNA 部 分序列,长度为 506 bp,在 NCBI网站上进行比对后发现,其与斑节对虾、短沟对虾、罗氏沼虾的 卵黄蛋白原受体(VgR) cDNA 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测定了卵巢不同 发育时期卵巢和肝胰腺两个组织中卵黄蛋白原受体 m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卵巢是卵 黄蛋白原...
日前,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刘萍研究员等申请发明的“脊尾白虾微卫星标记的3重PCR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210190585.9。
将罗氏沼虾成虾浸浴于含三丁基锡(Tributyltin, TBT) (0.1、0.2、0.4mg/L)的水体中,研究TBT对其肝胰脏和性腺中卵黄蛋白原(VTG)表达和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在TBT中浸浴10d,TBT能够诱导雌虾的肝胰腺VTG基因表达,而对卵巢VTG基因的表达则表现为抑制作用;TBT对雄虾的肝胰腺VTG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而对精巢VTG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性腺组织切片...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脊尾白虾的莱州湾、海洲湾、象山湾的3个野生群体共计62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长度为658 bp核苷酸序列。62条序列T、C、A、G 和 A+T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31.53%、22.63%、27.30%、18.53%和58.83%,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这一结果与甲壳类、双壳贝类等的COI线粒体基因片段中的观察结果相似。通过统计变异位点、核苷酸...
该项成果对红螯螯虾的原种引进、亲虾培育、人工繁育、胚胎发育、饵料、人工育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外部形态观察,结合组织切片,系统研究了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研究中对胚胎发育外部形态结构、卵裂方式、原肠发生和内部各组织器官的发生,及刚孵出幼体的特征作了全面阐述,并提出了适合区域地理气候特点的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要点和规程。确定了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为24℃-30℃、最适水温为28℃-30℃,...
该项目对红螯螯虾的原种引进、亲虾培育、人工繁育、胚胎发育、开口饵料、人工育苗等诸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外部形态观察,结合组织切片,首次系统的研究了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对胚胎发育外部形态结构、卵裂方式、原肠发生和内部各组织器官的发生,及刚孵出幼体的特征作了全面阐述,并提出了适合我省地理气候特点的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要点和规程。确定了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为24-30℃、最适水温为28...
该项目针对该虾引进我国后在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红螯螯虾的生物学特性、水体理化因子对红螯螯虾的影响、红螯螯虾对主要理化因子的适应范围、对常用药物的耐受性、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池塘养殖技术、营养及人工配合饵料、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进行了系统且较深入的研究。表明红螯螯虾是一种高营养的优质水产品;雌虾年抱卵率可超过100%,孵化率和虾苗成活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池塘养殖亩产量达150kg以上...
该项目主要根据龙虾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模拟营造其最佳生长繁育环境条件,采用强化培育和摘除一侧眼柄的方法促进其性腺发育,促进其群体自行并基本同步交配产卵。同时采用土池小网箱和配置增氧设施的方法进行孵化并土池育苗,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在合肥地区特别是长丰县大面积推广龙虾养成技术。
该成果系统研究了日本沼虾的繁殖、食性、生长、寿命等生物学特征,提出了日本沼虾资源的自然增殖和人工增殖措施,制定了合理的捕捞技术,如合理捕捞规格、捕捞时期、开捕时间、捕捞强度和捕捞渔具等,使受试水域日本沼虾单产由原来的0.05-0.13公斤/亩上升到0.5公斤/亩。该成果对我国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名优水产品的增产增收提供了一项新技术。若推广1万亩面积,总产量可达10.5吨,总产值可达27.3万元,利税...
该项成果主要用于南美白对虾亲虾的人工培育。研究中通过调节温度、盐度、酸碱度、光照、饵料成分和激素诱导等手段,探索其最适环境因子,提供各种适宜条件,促进亲虾性腺成熟。利用成熟的对虾繁殖技术,针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特性,探索亲虾产卵、受精、孵化及苗种培育最适生产条件,共培育出性腺达到自然成熟亲虾4万余对,亲虾培育成活率80%、成熟率96%。人工培育亲虾雌虾平均体重48.5g,体长14.6cm,雄虾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