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库 >>> 东北亚特色库 抗战特色库 水利学特色库 近现代报人特色库 广播电视报特色库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特色库 思相关记录152条 . 查询时间(0.656 秒)
杨东, 1978年生,陕西府谷人,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基层社会史、中共革命史、抗日战争史研究。主讲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近现代史料学等。发表主要论著多篇。
丁思林(1913年4月一1939年7月8日),男,汉族,湖北黄安人,曾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1939年7月8日,日军纠集兵力再次发动进攻,为掩护部队撤退,他主动阻击日军进攻。激战中,丁思林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
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时空分布不均衡所导致的季节性和区域性水资源短缺是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是基于水资源数量上的供需关系,而对水质量如何影响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使用需求进而影响缺水程度这样的关键问题却缺少深入的理解,这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和保障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张思德》(图)     张思德  抗日战争  革命英雄       2021/1/27
《张思德/中国红色文化丛书·革命英雄系列》生动再现了革命英雄人物张思德朴实无华却又重如泰山的一生。张思德1933年10月参加工农红军,1944年9月在陕北安塞深山里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光荣牺牲。张思德参加红军10多年来,转战陕北,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南泥湾大生产,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心一意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无私奉献,牺牲时年仅29岁。
“政治路线确定后之,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而干部工作正是组织部门最主要、最繁重的工作。陈云在延安担当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1937—1944年),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干部工作的思想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培养和使用了大批的优秀干部,为党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党...
马思聪在云南     马思聪  云南       2018/8/24
当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音乐也是战斗的武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向亡国灭种的边缘,抗日救亡成为中国音乐家的时代主题和由衷呐喊,“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在狂飙般的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中,产生了成千上万首音乐作品,涌现出诸如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这样的大批爱国的、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创作并演绎了一大批激励抗日救亡、针砭黑暗时政的作品。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跟大家报告这样一个主题,最近几年国内以及日本和欧美学界对东京审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包括资料的整理以及相关研究著述的出版,对于战后国民政府主导的审判,以及我们看到的1949年以后新中国主导战犯审判相关资料整理和研究,实际上仍然是比较薄弱的,我今天报告的主题主要是重新来看南京审判。我这里讲的南京审判,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宽泛意义上整个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审判的这样一个概念...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把魔掌伸向延安,不断派遣汉奸、特务混进陕甘宁边区的机关、部队展开谍报活动。他们到处侦探消息,窃取文件、摄影测绘、暗杀行刺、施放毒药,甚至刺探中共中央领导的行踪,图谋行刺。日伪还在边区内收买地富分子以及土匪兵痞,指使他们杀人越货,进行武装破坏。延安形势极为复杂,安全环境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党组织的巩固,中央在党的高级组织内成立了中共中央社会部。具体落实到陕甘宁边区,名字叫边...
抗日战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段,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本书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视为是一个“传播事件”,对照一个完整传播过程所需的基本构成要素,即传播环境和意图、传播主体、传播路径、传播效果、传播内容等等,对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专题式的分类研究,在厘清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其生动的实践情形的同时,揭示出马克思主义...
台湾嘉义青年学生林思平,从日本东京庆应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本来留在该大学医院进修,有着优越的工作及生活条件,然而关注祖国抗战的林思平,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3年,不仅主动放弃自己优越的工作及生活条件回国参加抗战,还动员了白风洋,黄仁和,杨太山,杨丁铭等一批抗日爱国青年,一起取道朝鲜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战争。回国初期,他在太原铁路医院当医生,经常把一些抗日根据地奇缺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设法秘密转交给我...
台湾嘉义青年学生林思平,从日本东京庆应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本来留在该大学医院进修,有着优越的工作及生活条件,然而关注祖国抗战的林思平,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3年,不仅主动放弃自己优越的工作及生活条件回国参加抗战,还动员了白风洋,黄仁和,杨太山,杨丁铭等一批抗日爱国青年,一起取道朝鲜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战争。回国初期,他在太原铁路医院当医生,经常把一些抗日根据地奇缺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设法秘密转交给我...
杨思友(1922-1946)     杨思友  练兵运动       2017/8/16
杨思友(1922-1946),男,江苏溧水人,1922年,出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之家。他自幼聪明好学,8岁时曾念过一年私塾,后因无钱交学费,被迫停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思友亲眼目睹日寇在家乡烧杀淫掠,激起了他满腔愤恨。他决心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抗日救国,为穷人打天下。1942年夏,他瞒着父母参加了新四军,从此随部队转战南北。194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正副班长、排长、副连...
张思柏,男,1922年10月29日生。入伍时间:1938年。入伍地点:宋场。张思柏有弟兄三人,他排行老大,13岁在宋场药铺当学徒,1938年16岁的张思柏被抽丁到128师野战医院当了卫生兵,在护理班做护理工作,主要是给伤员消毒、换药、包扎伤口,野战医院设在监利柳关的福田寺,有医生护士不超过50人,院长是杨志一,陕西渭南人。1943年春,128师兵败后,张思柏怕回家再被抓壮丁,就到洪湖朱新场药铺帮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