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生物化学 昆虫形态学 昆虫组织学 昆虫生理学 昆虫生态学 昆虫病理学 昆虫毒理学 昆虫行为学 昆虫分类学 实验昆虫学 昆虫病毒学 昆虫遗传学 昆虫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昆虫学 博士生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2.218 秒)
周琼,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兼化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致力于昆虫的嗅觉行为及其化学感受机制研究,涉及昆虫与植物的化学联系、昆虫性信息素、检疫性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以及资源昆虫的利用等。主持和参加10余项国家级、国际合作以及省厅级项目研究,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主编和参编图书各1部,授权国家专利9项。
吴葩,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获2019年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2021年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1年获四川大学学士学位,2016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2016-2019年在清华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致力于媒介昆虫、病媒生物与人类疾病的研究。入职湖南师范大学后指导研究生团队发表研究论文三篇,授权发明专利一项。研究成...
刘杰,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蜘蛛分类及分子系统学,洞穴蜘蛛生态学。主要社会兼职:亚洲蛛形学会理事、中国蛛形学会理事。
赵小明,男,1984年生,安徽临泉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三晋英才”优秀青年人才,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4年6月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入职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工作。2014年至今,以飞蝗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事昆虫表皮发育及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一等资助),山西省应用...
吴海花,女,汉族,1976年生,山西繁峙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博士后基金1项,省内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山西省高校科技开发项目2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1项。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张敏,女,1978年1月生,山西太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动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目前主要从事飞蝗胚胎表皮发育与进化方面的研究,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1项,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留学基金1项,横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合作研究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张建珍,女,1971年生,山西五台人。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所长。1997年于扬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在山西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为教授职称并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至今从事昆虫科学研究20余年,以飞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昆虫表皮代谢系统,开展昆虫表皮形成机制及害虫防治新靶标研究;解析昆虫RNA干扰效率差异的分子机制,研发害虫防治...
刘彦群,博士博士生导师,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以我国的特色昆虫产业——柞蚕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柞蚕产业为服务对象。在野蚕遗传与基因组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研究方向1:利用基因组学、分子系统学等手段,开展野蚕/饲料植物的系统发育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为种质资源的保存和高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向2:利用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等手段,开展柞蚕特异性状的遗传与基因解析,重点关注柞蚕蛹...
秦利:男,汉族,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研究领域:柞蚕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昆虫分子生物学等;主持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项目((No. CARS-18)2017/01-2021/12)。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1等奖1项,作为第3完成人完成的项目获得辽宁...
朱晓峰,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为本科生讲授植物病原线虫概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植物病理学综合实验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线虫分类学、植物线虫制病机制方面研究。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线虫学》和著作《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大豆胞囊线虫病及其防治》等。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重点项目下课题1项;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项;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和校...
冬季低温是昆虫生存和繁殖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子。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温带或寒带昆虫形成了一系列低温适应策略和抗寒机制。其中,生理上的适应对于昆虫抗寒能力的产生和维持至关重要,但其信号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蛔甙(ascaroside)作为小分子信号物质在线虫中高度保守,且在其行为和发育上发挥着多种重要的功能。有意思的是,2016年,我们发现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也能产生蛔甙类...
殷幼平,女,理学博士,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大学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杀虫真菌生物农药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1994年9月-1997年4月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EREC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及水体中农药降解及残留分析;1997年5月-2001年7月 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任植保系副主任,农业昆虫及害虫防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1年8月-至今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李斌,男,汉族,1971年7月生, 四川武胜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资助,2009年3月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高层次引进人才计划资助。多种昆虫基因组计划成员,先后加入中国昆虫学,中国蚕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美国昆虫学会,日本蛋白质科学学会,日本蚕丝昆虫学会等学术团体。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教育部课题1项,省市项目4...
周长发,男,汉族,1971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蜉蝣目系统学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20篇,参于地方性蜉蝣种类调查1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并参加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李强 教授(二级),博士,博导,云岭学者。主要从事昆虫分类与系统学、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含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18项,获各类科技奖励19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参编专著20余部。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云岭教学名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层次教学名师、云南教育功勋奖、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春城人才奖等荣誉和称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