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测量相关记录2013条 . 查询时间(0.477 秒)
2024年5月16日,精密测量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宋宏伟与清华大学教授宁传刚团队、新墨西哥大学教授郭华合作,利用FNH3-负离子偶极束缚态的自脱附现象,成功观测到F + NH3反应过渡态附近弱弗兰克-康登区域的束缚态和Feshbach共振态,为研究反应过渡态提供了全新的观测手段。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制和生产的高精度小型绝对重力仪IGG-03B近日通过了由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该产品是绝对重力仪研制研究组通过10多年技术的积累,研制完成的新一代高精度小型绝对重力仪。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已形成替代美国A10的产品,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研究组通过多年技术探索、应用测试和工程化迭代,已实现产品定型和批量化生产,将为国家地...
2024年4月25日,精密测量院冷分子离子研究组在钍离子载入、囚禁和识别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oading and identifying various charged thorium ions in a linear ion trap with a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为题作为封面与精选文章在国际物理学期刊《Journal of Ap...
2024年3月20日,精密测量院囚禁离子物理课题组与湖北大学、兰州大学合作,在量子电池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抗老化的远距充电量子电池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
2024年3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组)史全研究员团队在低温量热仪器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制了一台Gifford-MacMahon(G-M)式制冷绝热量热仪,实现了无液氦环境下4-100K温区凝聚态物质热容精密测量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基于原子干涉测量超冷原子pK量级温度的技术,解决了深度冷却后磁场敏感态原子的温度测量难题。 目前,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通过深度冷却技术可以获得pK量级温度的超冷原子样品。常用的飞行时间法在测量如此低的温度时,所需自由飞行时间在秒量级。对于处于磁场敏感态的原子,即使是微弱的残余非均匀磁场都会在长时间的膨胀过程中使原子团严重变形...
挥发性是有机气溶胶(OA)最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之一,挥发性高低决定OA的气固分配过程,进而影响其大气生消机制。基于挥发性的量化表征(饱和蒸气压浓度C*的分布)是模型模拟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关键,准确量化OA的挥发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对SOA模拟的准确性。目前,测量环境OA挥发性的通常利用加热方法加速气溶胶挥发过程,并通过气溶胶测量仪器检测,结合动力学模型或者经验法模拟该挥发过程,...
2024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李从刚、杨明晖课题组,在ATP合成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首次获得了具有单结构域的ATP合成酶,解析了酶催化的分子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多种底物分子的磷酸化实验。
2024年3月11日,精密测量院量子可积系统研究组组长管习文研究员,联合意大利科学院光学研究所博士后史海龙博士,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杨晶研究员,在量子精密测量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分别发表在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该领域颇具影响的专业期刊《Physical Review B》上。
2024年3月6日,精密测量院李从刚研究团队在人端粒末端G-四链体(G4)拓扑结构表征方面取得新进展,报道了可用于快速鉴定和定量端粒G4拓扑构象的19F化学位移指纹图谱新方法,并首次在溶液及活细胞内表征了天然长度人端粒末端G4的详细构象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2024年2月28日,精密测量院李从刚、杨明晖课题组在ATP合成酶开发及应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获得具有单结构域的ATP合成酶,解析了酶催化的分子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多种底物分子的磷酸化实验中。相关结果在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在线发表。
2024年3月4日,精密测量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3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
2024年3月4日,精密测量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3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
太赫兹波在通讯、成像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地应用。强场超快激光与物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产生太赫兹波的重要方式之一。等离子体、气体、晶体等太赫兹产生介质相关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较为充分。然而液体水是很强的太赫兹波吸收介质,长期以来一直未有其产生太赫兹波的研究报道。直到2017年,实验发现液体薄膜厚度或液体束直径降到微米量级时,太赫兹波的辐射会远大于吸收,从而开启了液体太赫兹波研究的新方向。
2024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刘锟研究员团队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高温环境压力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用于燃烧诊断的双色激光吸收光谱压力传感》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Optics Letters上,通讯作者为王贵师副研究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