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东北亚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0.16 秒)
2021年7月17日至22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河南是中国的人口和产粮大省,此次受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省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48.5千公顷。这是一次破纪录的大范围极端降水事件,据国务院灾害调查组发布的调查报告(https://www.mem.gov.cn/gk/sgcc/tbzdsgdcbg/202201/P020220121639049697767.pd...
2023年11月3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志及合作者,在东北亚大洋板块俯冲过程与岩石圈形变响应机制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上。
2023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志及其合作者,在东北亚大洋板块俯冲过程与岩石圈形变响应机制研究中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ESR)/《地球科学评论》上。研究员王志和博士伏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志为论文通讯作者。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彦宾教授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郭震团队合作,对东北亚地区的各向异性结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sthenospheric flow from East Asia to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revealed by rj-MCMC inversion of surface waves”为题在国际地学期刊G...
以中国东北为主体的东北亚大陆是由多个微陆块俯冲、碰撞而成的拼贴体,自中生代以来深受(古)太平洋和蒙古-鄂霍次克两大构造体系的叠加作用和改造。已有大量的地震成像结果显示,太平洋板块在东北亚下方地幔过渡带中发生了大规模滞留,从而形成全球独有的、东亚“大地幔楔”(Big Mantle Wedge)系统。因此,我国东北地区是研究“大地幔楔”系统内部过程及其对上覆板块改造效应的理想地区。地震各向异性描述了地...
2021年11月13日,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在东北林业大学成立。这是中国首家专门以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为目标的科研中心,将开展植物、动物、微生物、昆虫和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等研究。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东北亚地区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加强东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将建立对于生物多样性现状、薄弱环节、政策法律效果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评估体系,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性、有效性。
在白垩纪,东北亚地区经历了强烈的地壳/岩石圈伸展和岩浆活动,众多裂谷盆地由此诞生。这个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孟庆任等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构造模型,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合理解释了东北亚白垩纪裂谷盆地的形成过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依托本校民族学学科建立的科研机构。2019年12月8日,研究院在内师大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揭牌成立。揭牌之际,研究院邀请国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举办“族际交流与文化互动”高峰论坛,加强学界交流的同时还聘任学术委员会和院务委员会成员,分配了工作任务和职责。
2021年5月27日,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张虎才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在Cell杂志发表题为“The deep population history of northern East Asia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to the Holocene”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自2007年以来长期考察及大量室内分析、人类化石鉴定和对70余个样品进行精确测年,在松花江流...
东北亚地处中高纬,相比于全球,近几十年、特别是自1990s中期以后,其夏季温度增长显著,引起这种增温的人为强迫主要有温室气体和吸收性气溶胶,如黑碳气溶胶。区分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对增温的贡献是对东北亚地区气候预测和评估的重要途径。
贝加尔湖南部至中国东北的广大区域位于东亚夏季风区的过渡带,是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交界处,生态系统复杂。这里人口众多,畜牧、农业等生产、社会活动频繁。近年来,由降水偏少带来的干旱、沙尘和火灾给这里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关注该地区降水的影响因子可以帮助我们其提高预报性,有助于减少由降水异常带来的损失。
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2万年至1万年)的东北亚地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生活环境如何?食物来源有哪些?中外科研人员最新合作研究显示,东北亚的真猛犸象均以禾草类及苔草类为主要食物来源,而披毛犀和野牛等其他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与真猛犸象明显不同,且更为灵活多样。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马姣、王元与复旦大学胡耀武、德国图宾根大学埃尔维·博士朗(Hervé Bo...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马姣、王元与复旦大学的胡耀武、德国图宾根大学的Hervé Bocherens等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综合利用多种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对黑龙江省阎家岗遗址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理学会洞穴(Geographical Society Cave)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进行系统的古生态研究。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出两个遗址点的真猛犸象均以禾草类及苔草类(grasses/se...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对外消息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发现一处乃仁陶勒盖遗址,该遗址距今为8400年至7600年,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中部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早期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国家基本建设办公室主任包青川20日表示,该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为研究东北亚地区的早期文化类型、中国北方生态交错地带的原始生产生...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及区域尺度极端高温频发。如2018年夏季,东北亚发生破历史记录极端高温。我国中央气象台连续33天发布“高温预警”,韩国气象厅宣布打破百年观测记录,在日本有至少七万人因中暑住院。此次极端高温对东北亚地区农业、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冲击。然而,像2018年这样破纪录的极端高温却并非偶然。有研究指出,在全球持续增暖的背景下,未来热浪将变得更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因此,理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