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敦煌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67 秒)
2023年5月23日—2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联合主办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在新疆克拉玛依市成功举办。
历经15年编纂,由法国国家图书馆与中国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编纂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日前首次全部整理出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主编、西北民族大学教授才让介绍,此套文献共35册,收录了3174个文献编号、2.8万余幅高清图版。这些7世纪到10世纪的古藏文文献,包括佛教经典、历史著作、契约文书、法律条文、书信等诸多内容,展现了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民族文...
2020年8月1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一周年之际,由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传承创新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举行。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敦煌文化遗产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文化自信,不断完善敦煌学学科体系和敦煌学研究体系,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
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19日在敦煌莫高窟揭牌成立。其打破传统文保单位单学科研究的工作模式,将围绕敦煌文物保护前沿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需求,通过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培养文化遗产保护顶尖人才,发起和组织保护领域国内和国际重大研究计划。该研究中心是依托敦煌研究院,在“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基础上,整合甘肃省文物优势研究资源组建...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以历时性的俗文化为研究对象,以传世和出土的文献为依据,会通雅俗、融贯古今,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已成为享誉中外的俗文化研究高地,2000年9月被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年来在俗文学、俗语言、俗信仰、民俗人类学四大方向深耕细作成就斐然。2020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20年,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在敦煌学领域实力雄厚,是国际知名的敦煌学重镇,在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项楚带领下持...
2020年7月22日下午,敦煌文化学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敦煌市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副校长刘元春;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世珍,副秘书长王晓阳,教育厅总督学陈继宗,酒泉市委书记吴仰东,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出席活动。靳诺指出,签约共建“敦煌文化学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之举,也是拓展省校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将以此为契...
历时近三年,兰州大学中华诗乐文化研究中心从敦煌文献中整理、考据、校订五言律诗《敦煌廿咏》,首次尝试用声乐套曲演绎敦煌文献,以现代作曲和表演方式,用歌声讲述敦煌故事。《敦煌廿咏》,又称《敦煌二十咏》,是描写和反映敦煌名胜古迹和历史人物的一组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敦煌文献中有此组诗的文献共计六个卷号。
2020年6月22日,敦煌藏经洞发现120周年。120年来,我国敦煌学取得大发展。1900年,王圆箓道士在莫高窟清理流沙时意外发现了藏经洞,经卷、账册、绘画等五六万件文物重见天日。其中大部分文物不幸流失海外,敦煌成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后来随着各国学术力量的介入,敦煌学渐渐成为一门国际显学。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荒废400余年的莫高窟得到保护。20世纪80年代,面对“敦煌在中...
作为中国通俗小说的滥觞,敦煌话本小说体现了较高的情节艺术水平,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注重首尾完具,有单体式亦有连合式情节结构;二、通过赋予叙事焦点、预设观念框架、增衍辅助情节等方法整合情节,使之更符合生活、艺术的逻辑;三、通过巧妙的叙述彰现“内在的戏剧性”,四、通过深入挖掘营造“合成的戏剧性”;五、既以情节的“同”达到强化效果,更用描写的“异”来增加变化的趣味。
从公元7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上半叶以来,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与今滇西北以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进行了密切的接触。本文主要引用出自敦煌的藏文文献,结合有关的汉文文献,通过对南诏与吐蕃关系的三个阶段的讨论,揭示两个政权之间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及政治、军事联系等。
随着敦煌这座文化宝库的不断开发,我们对深藏于其间的唐人诗歌特别是有关婚俗的诗歌才有认识的机会。我们在对以《下女夫词》为代表的敦煌唐人的“婚歌”加以梳理的时候,会发现这里面蕴藏着丰厚的敦煌民俗文化——华夏族的、少数民族的,堪称为“婚俗奇葩”。其“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文试图把敦煌遗书中有关伏羲、女娲神话的记载,与至今仍流传在甘肃境内的关于伏羲、女娲的活态神话这两种文本相联系,通过比较和分析,区别它们的异同,以便为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重要资料,同时,也有可能逐渐拓展出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敦煌写本《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          2007/12/25
  昔者天地未分之时,若风若云。既分之后,未有君臣,复无帝主。百劫始有圣帝,自称配罗皇。乃有九头十八眼,治经廿万年,遂即灭矣。其次复有九皇而治。九皇者,配罗皇生容成皇,容成皇生大达皇,大达皇生赫头皇,赫头皇生雄隆皇,雄隆皇生平统皇,平统皇生兽庐皇,兽庐皇生白马皇,白马皇生粟隆皇,粟隆皇生犁连皇,犁连皇生汉中皇,汉中皇生伏羲皇。伏羲为天皇,神农为地...
文献学、考古学与民俗学(含神话学)三结合的方法,是学术界公认的研究上古文化史的重要方法,被简称为“三重证据法”。文献学以文字史料记载见长;考古学以地下挖掘的实物证据(包括它们上面的文字、符号、绘画等)见长;民俗学则以民间口头长期流传的活态神话、传说见长。自从二十世纪前期王国维、芮逸夫、闻一多、顾颉刚等前辈学者发轫至今,“三重证据法”在我国学术界的运用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关伏羲神话的研究即其中之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