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峨眉山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0.117 秒)
大火成岩省是短时、巨量喷发的镁铁质岩浆建造,代表了地球内部巨量物质和能量的集中释放。地质记录表明,大火成岩省可以通过大规模火山脱气(包括H2O、SO2、CO2、F和Cl)对全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可能造成生物大灭绝等重大灾变事件。大火成岩省的成因目前还没有一致看法,早期科学家们都强调了过量的热或者减压熔融的作用,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强调岩浆中高的水含量对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大火成岩省是短时、巨量喷发的镁铁质岩浆建造,代表了地球内部巨量物质和能量的集中释放。地质记录表明,大火成岩省可以通过大规模火山脱气(包括H2O、SO2、CO2、F和Cl)对全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可能造成生物大灭绝等重大灾变事件。大火成岩省的成因目前还没有一致看法,早期科学家们都强调了过量的热或者减压熔融的作用,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强调岩浆中高的水含量对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理解物种组成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即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是全球变化下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议题。自国际著名生态学家Robert H. Whittaker于1960年首次提出β多样性概念以来,全球范围内不同生物类群的β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为量化不同生态过程(物种周转及物种的丧失或增加)对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的影响,西班牙生态学家Andrés Baselga于20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沿地理梯度的内在驱动机制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其中,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机制是研究的热点,更是难点。近年来,随着功能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通过整合物种多样性、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来探讨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机制,能更好地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研究员课题组在峨眉山又发现了1个两栖动物新种,并以我国两栖动物分类学叶昌媛先生的姓氏命名,即叶氏掌突蟾 Leptobrachella yeae Shi, Hou, Song, Jiang, Wang, 2021。该研究通过分析比较系统发育关系、头骨特征、外部形态特征、雄性广告鸣叫、蝌蚪形态特征等多方面的数据,论证和描述了该新种叶氏掌突蟾。
地球物理证据证明现今俯冲的大洋板块与地幔柱能够发生相互作用。这一过程有着重要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意义,对地球动力学也具有指示意义。然而地球物理手段很难或者无法发现古俯冲板块-地幔柱相互作用的直接证据。因此古板块俯冲与地幔柱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过程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夏小平老师团队徐健博士通过对中国云南元阳县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两大深成花岗岩侵入体的原位微区锆石Hf-O同位素和U-Th...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鑫和合作导师、研究员白登海等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获得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向的岩石圈精细电性结构图像(图2b、图2c);结合岩石高温高压实验数据,定量约束中下地壳的流变性。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中下地壳内存在由高温部分熔融引起的高电导率异常(C1)的现象,可能代表了来源于高原中央的弱物质流;楚雄盆地壳内存在的显著高导异常(C2),无法完全用壳内部分熔融解释,需...
作为物质向外逃逸的主要出口,夹持于四川盆地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既是检验和理解陆内岩石圈变形机制的理想“窗口”,也是探索高原侧向生长过程、研究高原与邻区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图1)。
作为物质向外逃逸的主要出口,夹持于四川盆地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既是检验和理解陆内岩石圈变形机制的理想“窗口”,也是探索高原侧向生长过程、研究高原与邻区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图1)。GPS和地质研究均表明藏东浅部物质正围绕东构造结作顺时针旋转运动,但人们对高原深部物质的变形和运移机制的认识仍然有限。在诸多动力学模型中,强调中下地壳塑性流变的地壳流模型(crustal flow)由...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组博士生徐健在研究员夏小平指导下与合作者一道以哀牢山高级变质杂岩带中新发现的富Nb玄武岩为研究对象(图1),进行了系统的SIMS锆石U-Pb定年和O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玄武岩形成时代(ca.261 Ma)(图2a)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时代一致,岩浆锆石O同位素组成(平均5.53±0.15‰,图2b)具有幔源岩浆锆...
大量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实验模拟证据表明许多新生代地幔柱的物质已经流入到相邻的俯冲带的地慢楔之中,主要是由于俯冲板片后撤或者断裂引起的地幔流导致地幔柱发生变形而流动,比如Samoa,Yellowstone和Galapagos地幔柱与环太平洋俯冲带的相互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新生代之前的地幔柱与俯冲带相互作用的实例报道。前人研究已经表明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南地块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晚二叠...
深部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板片俯冲将地表的沉积碳酸盐岩带入到深部地幔,火山活动把深部碳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地表。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碳酸盐岩在深部地幔的储存位置是核心问题,决定了再循环碳的滞留时间。例如,在岛弧地区,再循环碳酸盐岩俯冲至>120km的深度,其滞留时间只有5到10个百万年;在中国东部,再循环碳酸盐岩被西太平洋板块携带至地幔过渡带(410-660km),其滞留时间超过60个百万年...
大火成岩省指相对集中的一段地质时期内形成的连续的、体积庞大的由镁铁质火山岩及伴生的侵入岩所构成的岩浆建造,包括大规模喷发的溢流玄武岩和岩浆供体产生大型放射状岩墙群。大火成岩省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最大的岩浆热事件的产物。大多数大火成岩省主要由相对演化的拉斑玄武岩所组成,岩石结构为无斑隐晶质或只含有少量斑晶。然而实验岩石学以及地球化学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大火成岩省的玄武岩是饱和橄榄石、斜长石和辉石等矿物的...
During June to July in 2014, the diversity of small mammal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nap traps and pitfalls along elevations varying from 700 m to 3099 m in Emei Mountain, Sichuan, China. A total of 20...
对滇东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灰岩进行地层对比表明,地幔柱上涌导致的隆升开始于茅口期,表现为茅口组同沉积过程中断层差异升降形成的水下隆升;而现今看到的茅口组的地层减薄正是水下隆升形成的沉积地层厚度差异和沉积后地表隆升剥蚀的共同结果,但沉积后隆升的规模远远小于前人估算的千米级别。会东大桥-普格-布拖一带发育的砾岩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多期次性和砾岩的水下泥石流成因,根据其分布范围划定了第一期岩浆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