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中国语言 关系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0.782 秒)
汉藏同源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说,其同源的历史范围及其谱系关系,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聚讼不决的话题,学界还没有一个令各方都能接受的研究成果,因此,汉藏同源说基本上还处于有待科学证明的过程之中。而其中研究方法至关重要,基本词汇的确定,同源词的择取和音系的比较构拟,都不能简单地从想象出发。文章就汉藏亲属语言的谱系关系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检讨。
动词和结构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种语言学理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论证论元结构构式进路的利弊。本文通过举例论证指出,仅用Goldberg所提倡的动词和构式的整合关系,无法准确表述失配句和多配句,也无法解释错配句的动因。本文还证明,失配句的部分概念语义既不是由动词提供,也不是由构式提供,更谈不上压制。构式语法的这些遗留问题,可以由笔者构建的事件概念框架做出合理的形式表述。
本文通过基于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的互动关系的派生分析,对动词拷贝句(重动句)的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做出了结构化、一致化的分析,并就此对动词拷贝句的语义/功能特点这些学界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新的分析。文章主张,研究特定句式的形式和意义及其关系,应该将该句式放到相关句式群中去考察。本文在研究特殊句式的形义关系时,尝试走一条基于互动—派生分析模式的精致还原主义之路。
本文对当代语言类型学中关于蕴涵关系的“四缺一”真值表进行探讨,指出它所反映的分布格局可以有两种解释模式:基于可能性等级的解释和基于两因素互动的解释。选择的根据是看蕴涵关系中前件和后件的性质差别。若蕴涵前、后件构成“最小差别对”,则适合用可能性等级去解释。否则就适合用两因素互动去解释。两种解释模式中,可能性等级模式是比较简单的现象,因此反映它的真值表实际上可以简化为两分表。
本文从共时与历时角度揭示了整体与部分关系在汉语构词中的突显性。汉语要指称部分可以用“整体+部分”式偏正复合词来表达,这种构词方式是随着双音化的发展而多起来的。在句法层面,也有一些特殊的格式适于突出表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特点是通过描写部分来说明整体,这些句式将整体和部分都放在突出的句法位置上。本文提出一个假设:一个语言的词汇与句法有着密切的关联,词汇组织中重要的、得到词汇编码的语义关系,在句法中也...
给历史汉字标注今音,能使错综复杂的形音义关系简单化,但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割裂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也有可能混淆词与词之间的区别,因此正确的理解字际关系对历史汉字的审音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谐声字与声符之间的谐声关系是上古音研究,尤其是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材料。有些学者根据历史比较法的原则直接利用《说文》中跨出谐声通例的特殊谐声来构拟上古复辅音声母,并用亲属语言等材料辅助说明。我们认为,《说文》中的特殊谐声现象是多个层面的原因造成的:字形因素、语音因素和语义因素等。在利用《说文》谐声材料进行上古音研究之前,应该对材料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汉字表形部件声化是早期谐声字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所...
本文考察了出土文献中汉字使用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从“多字多词”到“一字多词”、“一字多词”到“一字一词”、“多字一词”到“一字一词”等用字现象,进一步指出出土文献资料不仅反映了汉语字词关系的复杂性,也為準确认识汉语字词关系提供了难得的一手资料。
文献将接应代词分为三类:移位生成的接应代词(如Vata语疑问句中的接应代词)、基础生成的接应代词(如爱尔兰语关系结构中的接应代词)和“补救性代词”(如英语关系结构中的接应代词)。汉语关系结构中也能出现接应代词。那么,汉语关系结构接应代词属于哪一类?本文首先对比英、汉语关系结构接应代词的不同分布规律,以此证明汉语关系结构接应代词不是“补救性代词”,然后采用三个经典诊断性证据来证明它是基础生成的接应代...
本文认为,[2+1]动宾式是否成立与节律无关,而取决于动宾式背后的字辞关系。当[2+2]动宾式存在着[1+1]的对应动宾式时,90%以上的[2+1]都不能成立。
海峡两岸词语互动关系研究     互动  普通话  潜互动       2015/5/28
本文在互动观念的指导下研究大陆和台湾的词语系统相互影响的方式、过程和效果。文章首先根据互动方式的特点,将海峡两岸的词语互动关系归纳为七种模式,接着根据词语互动能力和互动时间的差异,将互动过程概括为三种层级,并简要探讨了海峡两岸词语互动过程中的同步现象及合力作用问题。文章最后指出,这种基于互动观念的研究可以为动态地研究词汇系统乃至语言系统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通过对楚系简帛中若干实例的分析,可见代偿现象实质上是汉字记词功能系统内部的一种自我调适;代偿现象普遍存在于字词关系史的不同阶段;代偿运动的最终达成,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代偿运动的结果也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能不断被打破,再不断达成新的平衡。
一、学术上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仡佬语的归属问题 仡佬语的归属问题国内语言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1981年华中工学院出版的《语言学概论》(马学良主编)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两部权威著作均把仡佬语列在壮侗语族之后,但语文未定。贺嘉善同志编著的《仡佬语简志》一书是目前研究仡佬语的唯一公开出版的专著,书中认为仡佬语在语音上接近苗语,但词汇和语法则与壮侗语接近。书中虽未对仡佬语的系属问题下什么...
本文在论述汉语侗台语声调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解释壮傣侗水语里汉语老借词调类对应一致的原因,并由此展开对侗台语汉语接触及语源问题的讨论。认为汉语侗台语之间的历史关系应理解为同源—分化—接触。
长期以来对侗台语民族的研究大多是零散的,主要以其中的某一个民族为研究对象,很少有从整体上来研究侗台语民族,特别是从它与百越、南岛语族之间的关系层面来研究。据研究,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南至东南亚诸岛,东方延至太平洋环形岛链的广阔地区,历史上曾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而侗台语民族则是这块辐射状的链环中的重要部分。侗台语民族不但是百越的重要成员,而且是百越的最直接的继承者。揭示侗台语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