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海拔相关记录108条 . 查询时间(0.102 秒)
海拔、经度、纬度共同构成地球表面的三维结构。海拔对山地植被结构和功能具有控制作用。山地植被是重要的潜在碳汇,但科学家缺乏对山地碳汇海拔格局和变化的认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藏生态环境创新团队提出并定量“碳汇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碳汇降低约4 gm-2yr-1,这与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经典模式相关(海拔每升高100米空气温度降低约0.6℃)。降水、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共同塑造了...
树木沿海拔分布的上限是一条低温气候界限,碳投资权衡是树木在其分布海拔上限生存的重要调控策略。以往的研究证实,储存优先于结构生长的碳投资权衡策略决定了海拔上限树木的抗寒性,但目前尚不清楚持续的气候变暖如何影响这些过程,特别是碳储存与结构生长这两个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否存在异步性。
研究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现状、揭示多样性维持和变化机制的重要途径。作为生物多样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叶际微生物(phyllosphere microbiome)参与宿主植物的病害抵御和养分吸收等诸多过程,对于植物的健康、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动物和土壤生物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叶际微生物的研究相对缺乏。
趋同进化指不同物种在适应相似环境压力下,呈现出相同进化特征的现象,是体现自然选择在进化中作用的直接证据。利用基因组数据解析趋同进化的分子机制,为理解物种极端环境适应性进化提供重要线索。青藏高原地貌复杂多样,环境异质性强,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山生境易受环境变化影响,是探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的天然实验室。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许多植物具有“温室”状苞叶结构、密被长棉毛以及垫状结构等趋同进化的现象。然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繁育系统进化生态学研究组在丽江玉龙雪山海拔2709-3896米的5个高山草甸群落,连续四年开展了84种虫媒植物的花粉和胚珠性状变化研究,分析了群落内植物的花粉和胚珠数量、P/O比,以及每种植物11个其它花部性状,包括株高、花朵数、花大小等。利用DNA条形码构建了物种系统发育树,PGLS模型分析了花粉和胚珠性状随海拔的变异模式。研究发现,花粉和胚珠数量与6个花部性状(P/...
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主题。兰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的第一大科,广泛分布于除两极和干旱沙漠以外的几乎所有陆地生态系统,它们在保护和进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关于兰科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研究还很少。此外,全世界约有70%的兰科植物营附生生活,遗憾的是,人们仍不清楚附生兰科植物与宿主树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关联。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基于长期监测海拔样地平台(海拔跨度800米至3800米,涵盖中国西南山地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和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通过野外采集和样品测定,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了三个气候带不同海拔梯度上,寄主植物、根际微生物及其不同功能群的多样性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下列科学问题:不同气候带寄主植物和根际...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基于长期监测海拔样地平台(海拔跨度800米至3800米,涵盖中国西南山地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和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通过野外采集和样品测定,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了三个气候带不同海拔梯度上,寄主植物、根际微生物及其不同功能群的多样性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下列科学问题:不同气候带寄主植物和根际...
如何利用简单易测的指标反映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变化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问题。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个体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适应特征,可以指示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过程。在海拔梯度带上,植物生境条件会发生明显变化,植物个体特征、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也随之变化。已有研究主要利用多个物种的功能性状综合表征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然而,单一物种的功能性状是否能指示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尚不明确。
土壤真菌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海拔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认识仍相对不清楚。鉴于此,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修复与逆境生理生态学科组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山峡谷区沿海拔分布的7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真菌进行了测序,结合FUNGuild数据库按照营养型将土壤真菌分为共生真菌、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并对其群落...
土壤真菌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海拔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认识仍相对不清楚。鉴于此,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修复与逆境生理生态学科组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山峡谷区沿海拔分布的7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真菌进行了测序,结合FUNGuild数据库按照营养型将土壤真菌分为共生真菌、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并对其群落...
理解物种组成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即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是全球变化下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议题。自国际著名生态学家Robert H. Whittaker于1960年首次提出β多样性概念以来,全球范围内不同生物类群的β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为量化不同生态过程(物种周转及物种的丧失或增加)对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的影响,西班牙生态学家Andrés Baselga于201...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有助于预测生态系统功能的演变方向和深入挖掘未知生物资源。土壤微生物是重要的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引擎,影响土壤发育和生态系统演替。土壤微生物还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拥有海量的物种和基因资源。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环境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现实意义。
为配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极高海拔区综合科学考察,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整体部署下,2022年4月14日至5月1日,由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周浙昆研究员、苏涛研究员、刘佳助研等6人组成的古植物科考队,在定日县、聂拉木县、定结县、亚东县、以及吉隆县等珠峰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18天的新生代沉积地层古植物与古环境野外科学...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在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原鼠兔广泛分布在海拔3100-5300米的区域,很好地适应了极端缺氧、寒冷和食物匮乏的环境。以往的研究发现,栖息在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的脂肪积累和代谢率存在差异,但其脂肪等组织中产热基因的表达差异及原因尚不清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