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海洋相关记录1045条 . 查询时间(0.433 秒)
2024年5月9日,海洋所藻类与藻类生物技术团队在雨生红球藻不动细胞快速萌动分裂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该藻通过线粒体交替氧化酶(AOX)途径加快能量代谢,拉动物质代谢流快速运转,从而提高不动细胞快速萌动分裂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TOP学术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4年5月6日,海洋所藻类与藻类生物技术团队在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理论成果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海洋无脊椎动物与其体内外共附生微生物组成共生功能体,后者能够影响宿主的变态发育和繁殖。然而,目前对微生物在灾害水母变态发育和繁殖等生活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缺乏认识。
2024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陈楠生课题组在硅藻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构建了首个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的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数据集期刊Scientific Data(Q1,IF=9.8)。这是该团队在2023年成功构建海洋优势浮游植物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染色体水平基因组之后完成的第二...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
2024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研究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在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Promoting effects of aluminum addition on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two cultured iron-limited marine di...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已知约5000种,全部营寄生生活,能感染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2024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罗慈航在研究员王博指导下,与云南大学,以及德国、英国、缅甸等地的同行合作,在缅甸克钦琥珀(约1亿年前)中报道了一块奇特的绦虫化石。该化石不仅是锥吻目绦虫的首次报道,也是首个绦虫身体化石,同时也提供了目前最为可靠的扁形动物门身体化石记录,为了解绦虫早期演...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银鲳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布了我国重要名贵经济鱼类——银鲳的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the silver pomfret (Pampus argenteus)”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Data》(Q1,IF5year=10.8)在线...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海藻化学与海洋药物课题组在低分子量岩藻多糖调控肿瘤微环境、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作用的研究新进展,研究成果以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 LF2 improves the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enhances the anti-pancreatic cancer ac...
海洋动物细胞培养方面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对虾和螃蟹细胞的体外2D和3D培养与建系研究;对虾及其细胞的高效基因转移技术研究;鱼类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建系以及鱼类和鱼类细胞的体内和体外毒理学研究;珊瑚和砗磲细胞及其共生藻的体外培养与生态系统修复研究。海洋动物组织再生方面主要围绕组织器官再生以及再生-进化方面的科学问题,以文昌鱼、墨西哥钝口螈及鱼类为材料,研究组织器官再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及再生-进化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学研究团队研究方向:(1)藻类遗传学和遗传改良。围绕海带和养殖微藻开展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解析和抗逆、抗病生理遗传基础研究,培育杂交海带、海带杂交品种和养殖微藻品种,为海藻养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材料保障。主要成果有杂交海带、海带杂交品种培育及种性维持策略研发;海带高密度连锁图谱绘制;藻基因组测序和抗逆生理遗传基础解析等。(2)饵料藻-微生物互作。...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海洋病毒与微型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研究方向:1.近海和远洋环境中浮游病毒及微型生物群落生态学;2.海洋病毒的多样性与组学信息库构建;3.海洋病毒与赤潮生物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利用组学、遗传学和微生物学方法,以纤毛虫原生动物、细菌、酵母等为研究模式,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演变机制,聚焦生物的突变规律和生活史演化,具体研究主题如下:A.生活史在高变环境下的演化规律与机制;B.基因组演化以及稳定性机制;C.环境胁迫下的突变形成;D.医疗及环境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演化;E.水产养殖病害纤毛虫的生物防治。
动物胚胎发育和成体器官再生的过程包含了“细胞命运的决定”以及“相关形态结构构建”两个相对独立却相互影响的过程。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关键的调控机制:靶细胞通过受体接收信号细胞分泌出来的配体分子,引发其胞内的信号级联反应,最终诱导该细胞向特定命运分化。在细胞命运决定的同时,细胞通过改变其行为,驱动组织层面上的变化,逐步形成预定的结构。本实验室以果蝇和斑马鱼为主要模式生物,结合遗传学、组学、...
微生物海洋学实验室目前有7名教师,其中1名教授,6名副教授,另有2名博士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1)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包括微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时空分布格局及环境响应,海洋微生物在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中的作用等);2)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及群体感应淬灭(包括细菌密度感应对颗粒有机碳降解的调控作用);3)海洋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资源开发(包括海洋微生物分离培养新技术的建立、新物种的分类鉴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