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核能相关记录88条 . 查询时间(0.11 秒)
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取得关键节点进展。澎湃新闻从生态环境部官网获悉,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日已获得由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运行许可证。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SOFT Innovation prize)颁奖仪式在斯洛文尼亚举行,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部(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Research & Innovation)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屈丹丹博士颁奖。
胡地博士,于2016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取得等离子体物理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师从王晓钢老师,从事磁流体稳定性、特别是破裂前后的磁流体模式的理论工作。于2014年至201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进行访学研究,与当地专家合作从事托卡马克扰动平衡态、撕裂模湍流谱与破裂后的逃逸电子漂移行为等理论与模拟研究。毕业后,胡地博士赴ITER作为博士后进行托卡马克破裂防护、尤其是通过碎...
崔健副教授长期从事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多体物理、优化控制、张量网络态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并紧密与量子计算实验结合,于2019年与哈佛大学Lukin教授实验组合作在基于超冷里德堡原子的可编程量子模拟机上实验制备出包含20个量子比特的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态(GHZ态是真多体纠缠的薛定谔猫态,在量子信息中有重要意义),刷新了由奥地利学者于2011年实验制备14量子比特G...
毕篆芳,女,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加科技部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等项目,重点开展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纳米表征及其性能衰减的微观机理研究,在Advanced Materials, Nanoscale, Optics Expres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北航第九批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教育背景:1986.9--1990.6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9--1993.6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凝聚态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9--1998.6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3.7--1999.8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教师;1999.8--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师;2005.1--2005.5英国...
李朝荣,女,教授,现任物理学院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副主任、《基础物理实验》课程负责人。从事基础物理实验教学近40年,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特别以对学生严格要求而闻名,然却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教学负责人,一生致力于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在国内首创了“一制二式”物理实验教学新模式,该模式打破了学时限制,真正实现了物理实验的全面开放,形成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激励机制。改革成果在...
李华,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教授、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物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物理实验课程群责任教授。从教30余年,坚守教学第一线。主讲基础物理实验、自主创新物理实验、信号与系统、现代物理测量、近代电磁测量、数字信号处理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将科学思想、科研成果、时代进展、治学经验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效果显著,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宝...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科研领域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电致变色薄膜及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调控;教学领域是基于基础物理实验的本科生自主创新科技能力培养和训练。长期从事。一线科研和教学工作,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教学论文10余篇。
主要参与直接暗物质探测实验PandaX项目。完成在PandaX-II上的轴子探测工作。目前为PandaX-4T刻度组副负责人及PandaX-4T试运行副协调人。教育背景:201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工作经历:2018-20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博士后。
赵维博士,男,湖北赤壁人。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兰州大学物理学院国家基地班,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至201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博士学位。2012年至2020年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华中科技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方向为医学物理,具体从事CT成像及其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荣获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基础转化科学奖和...
长期从事新物理的理论研究,包括寻找超出标准模型新粒子、暗物质理论模型与探测方法、中微子理论模型与非标准相互作用探测、希格斯粒子物理、加速器和非加速器上新物理探测等。在包括《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内的粒子物理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6篇,总引用700多次。论文结果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被实验组关注和引用,并且受邀做国际大会报告。
成曈光副教授利用对撞机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物理研究,2011年起参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CMS实验,对Higgs粒子的发现及其性质测量做出重要贡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利用CMS实验数据对通过Higgs粒子性质精确的测量间接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物理以及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物理的直接证据。
男,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生,山西孝义人。围绕“高鲁棒性量子纠缠态的制备、控制及应用”开展系统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量子光学和固态量子自旋基本物理问题及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迄今为止,共发表包括PRL在内83篇SCI论文,有两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的论文分别被引203次和199次。一篇Physical Review A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工作至今被...
北航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2009-2011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博士后。2011-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后。2013年开始在北航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委5项:优青(2018)、青年、重点和中以国际合作项目,并获得北航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资助。在PRL, AM, Macromolecules和L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