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基因组学研究相关记录77条 . 查询时间(0.901 秒)
利用组学、遗传学和微生物学方法,以纤毛虫原生动物、细菌、酵母等为研究模式,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演变机制,聚焦生物的突变规律和生活史演化,具体研究主题如下:A.生活史在高变环境下的演化规律与机制;B.基因组演化以及稳定性机制;C.环境胁迫下的突变形成;D.医疗及环境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演化;E.水产养殖病害纤毛虫的生物防治。
演化保护基因组学研究组隶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现因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博士后人员1-2名。
2023年5月30日中午,第三十二期“植研问道”科研进展交流会在植保楼B103举办,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段元格副教授以“A-to-I RNA编辑的演化基因组学研究”为主题进行交流分享。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葛学军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姚纲、英国邱园博士William J. Baker等多家单位研究人员展开合作,基于对棕榈科在属级层面近乎全面的取样并采用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在棕榈科属级层面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BMC Biology。
2023年来,系统发育基因组学(Phylogenomics)的广泛应用为众多疑难生物类群系统关系的解析提供了极大帮助,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生命之树”(Tree of Life)的理解与认识。对于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类群,大量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的开展使得目与科级水平的系统关系不断解析并逐渐稳定,然而对于科下属级水平的研究还存在较大欠缺,尤其对于被子植物中的一些大科,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亚科与...
2023年来,系统发育基因组学(Phylogenomics)的广泛应用为众多疑难生物类群系统关系的解析提供了极大帮助,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生命之树”(Tree of Life)的理解与认识。对于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类群,大量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的开展使得目与科级水平的系统关系不断解析并逐渐稳定,然而对于科下属级水平的研究还存在较大欠缺,尤其对于被子植物中的一些大科,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亚科与...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PD)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发现,BP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患者的自杀率比正常人高20-30倍,是全球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BPD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BPD的遗传力为80%左右,表明遗传因素在BPD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报道了许多BPD风险基因座(loci)。...
物种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而言,不正确的物种界定将导致不合理的保护措施,进而影响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成效。扭角羚(takin,Budorcas taxicolor),又称羚牛,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列为“易危”等级。扭角羚是我国秦岭四宝之一,也是不丹的国兽,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秦岭山系,因其特殊的“六不像”外形和濒危状况而知名。扭角羚种...
新生代(Cenozoic)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半球森林的组成发生剧烈演变。全球壳斗科植物有900多种,是目前北半球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探究壳斗科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和驱动机制,对阐释北半球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自新生代(Cenozoic)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半球森林的组成发生了剧烈的演变。全球壳斗科植物有900多种,是目前北半球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研究壳斗科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和驱动机制,对我们理解北半球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现因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博士后1-2名。合作导师:翟巍巍研究员。研究方向:群体遗传和分子进化、细胞群体遗传学、肿瘤基因组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鱼类进化与基因组学研究因研究需要拟招聘博士后人员2-3名。课题组长期从事鱼类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 1)鱼类进化生物学2)鱼类基因组学3)鱼类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科学院的多项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研究中心陈进明课题组联合芬兰和巴西等有关科研人员对泽泻科植物进行了广泛取样,获得了该科所有属及大部分物种的材料。研究人员利用78个质体基因完成了泽泻科完整属级质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并重新分析了该科的生物地理历史,研究结果显示泽泻科内存在三大高支持率的分支。
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王青锋研究员和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Olwen M.Grace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博士研究生魏能等人对大戟属四个亚属全面的代表性取样,利用质体基因组数据重建了该属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了其基因组结构的演化。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张伟教授团队在细胞生物学权威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即时IF:8.104)上连续发表两篇鼻咽癌放疗基因组学原创性基础研究论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